同“衣绣夜行”。汉苏武《报李陵书》:“语曰:夜行被绣,不足为荣。”述补 被,通“披”。穿,披挂。身穿锦绣衣服在夜间行走。比喻虽富贵显达,却不为人所知。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文选》卷十三晋.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责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西晋文士潘安仁(岳)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省。后以“潘省”、“潘骑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隋炀帝〕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后因以“好头谁斫”指将受杀戮。清黄遵宪《感事》诗:“闻道诟天兼骂贼,好头谁斫未分明。”【典源】 《资治通鉴》
源见“同声相应”。谓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主谓 原为同类事物相互感应
源见“杖化龙”。喻指龙。前蜀韦庄《三用韵》:“未化投陂竹,空思出谷禽。”
同“杞人忧天”。明何景明《田子行》:“丹诚不回白日照,杞国忧天独劳苦。”见“杞人忧天”。【词语杞国忧天】 成语:杞国忧天汉语大词典:杞国忧天
二疏,西汉大臣疏广和侄子疏受,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人。汉宣帝时,疏广任太子太傅,疏受任太子少傅。叔侄同任太子的老师,朝廷上下以为美谈。5年后,太子12岁,已通晓《论语》和《孝经》。疏广对疏受说:
源见“五行俱下”。形容读书速度慢,读得非常仔细。清林昌彝《先妣吴太安人行略》:“昌彝读书质驽钝,每日读五百字,必百遍,十目一行,必字字句句解其义,至无疑窦乃已。”
《左传.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上陵下替,能无乱乎?”后因以“陵替”谓纲纪废弛,上下失序。《梁书.武帝纪中》:“晋氏陵替,虚诞为风。”也指衰败。唐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长啸宇宙间,高才日
同“红叶题诗”。明高明《二郎神.秋怀》曲:“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