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瓮间毕卓

瓮间毕卓

同“瓮间吏部”。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诗之二:“瓮间毕卓防偷酒,壁后匡衡不点灯。”


【典源】 《太平御览》 卷七五八引晋·王隐《晋书》 曰:“毕卓为吏部郎,性嗜酒。比舍郎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旦视之,乃毕吏部也。”《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条注引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曰:“毕卓字茂世,新蔡人。……太兴末,为吏部郎,尝饮酒废职。比舍郎酿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取饮之。主者谓是盗,执而缚之。知为吏部也,释之。卓遂引主人燕瓮侧,取醉而去。”《晋书·毕卓传》亦载。

【今译】 晋代毕卓字茂世,性嗜酒,任吏部郎官。邻舍郎官酿酒熟,毕卓乘醉,夜间到瓮边去偷饮,被管酒人捉住捆起来。天明才发现原来是毕吏部,放开他。毕卓又与主人在瓮边大饮,喝醉才走。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好饮嗜酒,狂放不拘礼俗。

【典形】 抱瓮、毕卓盗窃、扶毕卓、吏部开瓮、吏部眠、偷醅毕卓、卧瓮、瓮边吏部、瓮间毕卓、瓮间眠、瓮眠、卓眠瓮、毕卓眠、瓮中毕叟、瓮间倾一卮、缚著瓮边、缚拼毕卓、瓮间吏部、吏部多醉、瓮边捉、卧瓮人、防吏部、卧瓮间。

【示例】

〔抱瓮〕 宋·苏轼《成伯家宴造坐无由》:“隔篱不唤邻翁饮,抱瓮须防吏部来。”

〔毕卓盗窃〕 宋·苏轼《谢苏自之惠酒》:“景山沉迷阮籍傲,毕卓盗窃刘伶颠。”

〔扶毕卓〕 北周·庾信《答王司空饷酒》:“未能扶毕卓,犹足舞王戎。”

〔吏部开瓮〕唐·包佶《同李吏部伏日口号》:“吏部还开瓮,殷勤二客情。”

〔吏部眠〕 唐·杜甫《游子》:“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偷醅毕卓〕 明·徐渭《九流》:“偷醅毕卓生为酒,辟谷张良死在留。”

〔卧瓮〕 唐·白居易《和新楼北园偶集》:“卧瓮鄙毕卓,落帽嗤孟嘉。”

〔瓮边吏部〕 宋·黄庭坚《送酒与毕大夫》:“瓮边吏部应欢喜,殊胜平原老督邮。”

〔瓮间毕卓〕 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之二:“瓮间毕卓防偷酒,壁后匡衡不点灯。”

〔瓮间眠〕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瓮间眠太率,床下隐何卑!”

〔瓮眠〕 唐·元稹 《饮致用神曲酒》:“瓮眠思毕卓,糟藉忆刘伶。”

〔卓眠瓮〕 清·朱彝尊《题颜司勋写照》:“爽若楷照玉,诞异卓眠瓮。”


猜你喜欢

  • 祛尘风

    传说中能去衣垢的神奇的风:晋代王嘉《拾遗记》:“(昆仑山)有祛尘之风,若衣服尘污者,风至吹之,衣则净如浣濯。”

  • 自顾不暇

    亦作“自固不暇”。不暇:没有时间。连照顾自己都来不及,表示没有能力和精力来照顾别的事。刘粲(?-317年),字士光,刘聪之子,即位一年后被大臣靳准所杀。刘粲少而俊杰,勇武善战,性情凶狠,但为人骄傲自大

  • 介山之志

    源见“绵上隐”。称颂有功不言禄而避世隐居的崇高志节。南朝 梁任昉《宣德皇后令》:“一马之田,介山之志愈厉。”【词语介山之志】  成语:介山之志汉语大词典:介山之志

  • 昌户

    《史记.周本纪》:“〔太任〕生昌,有圣瑞。”张守节正义引《尚书帝命验》:“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酆,止于昌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

  • 虫鸣螽跃

    《诗.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郑玄注:“草虫鸣,阜螽跃而从之。”后因以“虫鸣螽跃”比喻固有的自然规律。《旧唐书.太宗纪论》:“础润云兴,虫鸣螽跃。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穷奇而治平;伊

  • 杀身成仁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成:成全;仁:相亲、仁爱。仁爱德是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杀身成仁”,意谓为了成全仁德,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后指为维护正义事业而不惜牺牲。闻一

  • 同声共气

    源见“同声相应”。比喻志趣相合。清李渔《蜃中楼.耳卜》:“我想世上的人,同声共气的也有,谁似我们两个德性、才华,不争分寸。”并列 形容志趣相投,关系亲密。清·李渔《怜香伴·狂喜》:“你如今只晓得~的快

  • 谤箧

    源见“箧中书”。存放谤书的箱箧。清 孙兆祥《即事》诗:“谤箧一朝开,孤臣绝塞来。”【词语谤箧】   汉语大词典:谤箧

  • 秉烛游

    《文选》卷二十九《古诗十九首》共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古诗中有“何不秉烛游”之句,意在表抒及时行乐的思想情绪。后将“秉烛游”作为咏游宴或消极

  • 三分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三国蜀诸葛亮未出茅庐,便料定天下“三分”之势,即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