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麋鹿姑苏游”。唐罗隐《送王使君赴苏台》诗:“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
《旧五代史.桑维翰传》:“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也。父拱,事河南尹张全义为客将。维翰身短面广,殆非常人。既壮,每对鉴自叹曰:‘七尺之身,安如一尺之面!’由是慨然有公辅之望。”后晋.桑维翰,河南人,据史
咫:古代长度单位,比尺小。原意为在很小的画幅中展现出寥廓深远的景象。后也比喻虽近在咫尺,犹如相隔万里,不能相见。萧贲,字文奐,出身皇族,萧昭胄之子,身高不足六尺,曾为湘东王法曹参军,后因讥笑湘东王下狱
同“涸辙之鲋”。南朝 陈徐陵《与王僧辩书》:“壤虫之比黄鹄,辙鲋之仰河宗。”唐孟郊《新卜清罗幽居奉献陆大夫》诗:“笼禽得高巢,辙鲋还层澜。”【词语辙鲋】 汉语大词典:辙鲋
欿( ㄎㄢˇ kǎn )然:不自满,有所欠缺的样子。 自己感到有缺陷。语出《孟子.尽心上》:“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一》:“合四十九人之智,智于尧禹。岂惟‘自视欿然’哉
同“山中宰相”。陶指南朝 梁隐士陶弘景。唐郑谷《蔡处士》诗:“旨趣陶山相,诗篇沈隐侯。”
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注:探索)其玄(注:精微)。”韩愈对他的学生说,记事纂言一定要阐明要旨和精微。后因用“提要钩玄”为从庞杂的材料中阐明要旨和精微的典故。清.陈澧《与王峻
《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县)无几而地陷为污泽,因名为邛池,南人以为邛河。”唐.李贤注引李膺《益州记》:“邛州县下有一老姥,家贫孤独,每食,辄有小蛇头上戴角在床间,姥怜之饴之。后稍长大,遂长丈余。
《汉书.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谬,一本作“缪”。《史记.太史公自序》作“失之豪厘,差以千里”。裴骃集解:“今《易》无此语,《易纬》有之。”后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谓开始
源见“壶中天”。谓进入仙境。唐储嗣宗《送道士》诗:“药炉经月净,天路入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