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甘拜下风

甘拜下风

原为“敢在下风”,形容自己心甘情愿承认自己不如对方,愿在下风头聆听教诲。公元前645年韩原之战中,秦穆公俘获晋惠公并将其带回秦国。晋国的大夫们也跟着他们的国君栉风沐雨,风餐露宿。秦穆公派人安慰他们说:“你们何必那样伤心呢?我带着你们国君西返秦国,不过是天意而已,哪里敢对他做得太过分呢?”听了秦穆公这番话,晋国大夫纷纷下拜叩头回答说:“您当着天地神祇说出这样负责任的话来,我们感激不尽。我们作臣下的,不敢与天地同列,但敢于在下风头证实您的诺言。”

【出典】:

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秦伯使辞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从晋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岂敢以至。’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厚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例句】:

宋·苏轼《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菜公遗迹》:“执版迎官长,趋尘拜下风。”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亭亭听了,不觉连连点头道:‘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述宾 甘,情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比喻下位、劣势。甘愿望风下拜,自认不如,真心佩服。语本《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冯苓植《虬龙爪》:“比着比着,众鸟家一个个傻了眼,随着自己鸟儿的~,人人都把尊敬的目光投向了宗二爷。”△褒义。用于描写敬佩、认输。→心悦诚服 五体投地 ↔首肯心折 好高骛远不甘雌伏 不甘示弱


解释甘:甘愿。拜:拜见。下风:风向的下方,比喻下位或劣势。本指甘愿以下位拜见。后用来比喻诚心佩服,自认不如。

出处庄子·在宥》:“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

这是庄子讲的一个故事,打算以此说明自在、宽容的道理。黄帝作了十九年天子后,听说广成子已经通晓天地人生的大道,于是前往拜访,问道:“我想获得天地的灵气,来帮助五谷的生长,养育百姓。我又希望能够主宰阴阳,从而使生灵随心成长。对此我该怎么办?”广成子说:“你所想问的,是万物的根本;你所想主宰的,是万物的残留。自从你治理天下,云气不等聚集就下雨,草木不等枯黄就凋零,太阳和月亮的光亮逐渐地黯淡下来,而小人的心底还是那么褊狭。这种情况又怎么能一起谈论大道呢?”黄帝听后便退了回来,弃置朝政,独居静室,潜心静思,三个月后再次前往请教。

这次广成子头朝南躺在那里,黄帝顺着下位,跪着走到他跟前,叩头行礼,然后发问请教:“怎样才能修养自身,活得长久?”广成子高兴地说:“这次问得好啊。我告诉你,大道的精髓,就在于一定要保持宁静,不要使身体疲劳,不要使精神恍惚,这样才可以长生。”黄帝再次行了大礼,然后叩头至地,说:“先生真可以说是和自然合二为一了。”

近义自叹弗如

反义不甘示弱

例句

小明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地抓紧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此同学们都甘拜下风。


【词语甘拜下风】  成语:甘拜下风汉语词典:甘拜下风

猜你喜欢

  • 怀龙

    同“怀蛟”。清钱谦益《和遵王述怀感德四十韵兼示夕公》:“怀龙温夕梦,吐凤理新编。”【词语怀龙】   汉语大词典:怀龙

  • 参伍错纵

    同“参伍错综”。明唐顺之《与万思节主事书》:“活数者如揲蓍求卦之初,参伍错纵而阴阳未分者也;死数者如卦画已成之后,为九为六而阴阳既定者也。”【词语参伍错纵】  成语:参伍错纵汉语大词典:参伍错纵

  • 魏舒筹

    同“魏舒画筹”。宋苏轼《泗州过仓中刘景文老兄戏赠一绝》:“既聚伏波米,还数魏舒筹。”

  • 洗兵海岛

    《文选》卷六晋.左太冲(思)《魏都赋》:“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振旅䡘䡘,反旆悠悠。”唐.吕相注:“谓战胜将休兵,欲还师,乃洗刷兵马于海岛江洲也。兵还曰振旅。”古时征战结束后,将兵刃、马匹、战袍等到江河

  • 蒋径

    同“蒋生径”。金段成己《望月婆罗力引》词:“事无我违,觉四十九非。便好忙开蒋径,细和陶诗。”清赵翼《用白傅虎邱寺路韵题思白堂》之一:“地较匡庐丽,园更蒋径新。”

  • 少君术

    晋.王嘉《拾遗记.前汉》:“初帝深嬖李夫人,死后常思梦之,或欲见夫人。帝貌顦顇嫔御不宁,诏李少君为之语曰:‘朕思李夫人,其可得乎?’少君曰:‘可遥见……’帝乃从其谏,见夫人毕”。汉方士李少君自称能招致

  • 十日留

    同“十日饮”。清张问陶《送家鹤坪太守之任河南》诗:“临岐苦勉三馀学,痛饮难为十日留。”

  • 负郭二顷田

    同“负郭田”。金元好问《九月七日梦中作诗续以末后二句》:“六国印,何如负郭二顷田。”

  • 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诺:应诺。 父亲召唤,来不及应诺,马上就起身;君主召唤,不等待车马驾好就先走了。 意谓对君父的召唤,迫不及待地趋赴。表示恭敬之至。语出《孟子.公孙丑下》:“《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 劫烧之灰

    同“昆明灰”。《北齐书.樊逊传》:“昆地池黑,以为劫烧之灰;春秋夜明,谓是降神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