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金铜仙人”。形容故国沦亡之悲。元丁鹤年《自咏》诗之四:“六军遥驻墨河?,故国丘墟讵忍闻。露冷金铜应独泣,火炎玉石竟俱焚。”
鹿:与“禄”同音,原指“禄位”。此处专用比喻“帝位”。此典指蒯(kuǎi快上)通对刘邦说:秦朝败亡,天下英雄纷争,追求秦朝失去之帝位。后以此典比喻国乱无主,群雄争夺天下。蒯通,即蒯彻。秦、汉之际范阳(
同“碧云辞”。宋程垓《朝中措.汤》词:“龙团分罢觉芳滋,歌彻碧云词……记取临分余味,图教归后相思。”
源见“孟嘉落帽”。指重九登高宴集。唐杨衡《九日陪樊尚书龙山宴集》诗:“孟嘉从宴地,千乘复登临。”
《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礼记.学记》认为独自学习,必然孤陋寡闻。后遂用为独学不佳之典。唐.韩愈《招杨之罘》:“礼称独学陋,易贵不远复。”
同“汉文思贾傅”。宋阮秀实《酹江月.庄王漕六十九》词:“固是守约堂间,鲂斋亭下,要种归来柳。只恐夜深思贾傅,便有锋车迎候。”
《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谓传火于薪,前薪尽而火又传于后薪,火种传续不绝。唐 李子卿《水萤赋》:“览于心乃止水之常静,烛于物靡传薪之无绝。”后亦喻师生递相授受。康有为《苏村
汉.扬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蚕丛路本不通,后使五丁力士开
有错误就改正,没有错误就加以勉励。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清.梁绍壬《两般雨盫
谓读书敏捷,一目数行。《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北史.裴让之传》记其次弟诹之,“尝从常景借书百卷,十许日便返。景疑其不能读,每卷策问,应答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