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季子貂敝”。借指冷遇失意夫君的妇女。明高启《答内寄》诗:“我非秋胡子,君岂苏秦妻?”
同“范叔袍”。清顾炎武《酬归祚明等四子韭溪草堂联句见怀二十韵》:“卧冷王章被,穷馀范叔绨。”
双方力量相当。《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宋史.苏辙传》:“吕惠卿始谄事王安石,倡行虐政以害天下。及势钧力敌,则倾陷安石,甚于仇雠,世尤恶之。”钧:同“均”。并列 均,均等;敌,相当
怨:埋怨。尤:归咎。 既不怨天,也不责人。 形容对不如意事能安之若素。语出《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清.包世臣《答刘芙初书》:“或又以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为劝,此尤非知仆者也。
代称贵族子弟。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汉书·叙传》: “[班伯] 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间,非其好也。” 绮: 细绫。纨: 白绢。纨绔: 亦作“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荀寅与士吉射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人也。此逐君侧之恶人,曷为以叛言之?无君命也。”曷:何。荀寅和士吉射占据君主之旁为非作歹,因被驱逐。因以清除
《楚辞》战国楚.宋玉《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按,“圜”同“圆”。楚人宋玉在《九辩》中用方榫头不能插入圆孔比喻不同道者不能相容。后遂用为道不同则不合之典。唐.杜甫《入衡州》诗:“
源见“雪夜鸣鹅”。指破敌立功之事。宋李曾伯《贺新郎.再和薛制参赋雪韵》词:“休说鹅池平蔡事,庆新年,一稔欢相语。”
《楚辞.九章.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王逸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圜……以言谗人潜逐放己,欲使改行。”后以“刓方为圆”喻改变忠直本性而随俗俯仰。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士大夫危言峻节
《后汉书.祢衡传》载:曹操听说祢衡善长击鼓,于是就谪他做鼓吏。因而大会宾客,想当众对他进行侮辱。“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小步貌)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此事又见《世说新语.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