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

《大般涅槃经》卷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摸象的盲人各根据自己摸到的一部分,便对象的形象作出了片面的结论。后因以“盲人摸象”、“盲人说象”、“瞎子摸象”,比喻对事物缺乏全面了解的片面观点。

元.黄溍《书袁通甫诗后》:“吾侪碌碌,从俗浮沈,与先生相去远甚,而欲强加评品,正如盲人说象,知其鼻者谓象如杵,知其牙者谓象如芦菔根。”


主谓 本为佛经里的故事,说的是几个盲人各自摸象,每人都凭自己摸到的部分来说出大象的形状,故说法不一。比喻只凭借主观对事物的片面了解,就作出以偏概全的论断。语本《大般涅槃经》卷32:“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尾者言象如绳。”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于是所见的人或事,就如~,摸了脚,即以为象的样子像柱子。”△贬义。用于人的思想方法方面。→管窥蠡测未窥全豹 ↔千古卓识。 也作“盲人说象”。


盲人摸象”指胡乱猜想、以偏概全之意,口语中亦说成 “瞎子摸象”。

《涅槃经》三十二记载说,有位大王要大臣牵一头大象来,要眼睛看不见的盲者来 “看”象。盲人看不见,只好用手来摸。大王问他们道: “你们看这头大象像什么呀?”摸到象牙的说 “像萝卜根”,摸到耳朵的说 “像簸箕”,摸到脚的说 “像臼 ( jiù,石头凿成的舂米的器具) ”,摸到背脊的说 “像床”,摸到腹部的说 “像瓮”,摸到尾巴的说 “像绳”。于是,大王命如来佛来纠正他们 “以偏概全”的说法。

从 《涅槃经》的这个记载,我们可知 “象”是比喻佛性的,“盲人”是比喻一切众生的。“盲人摸象”乃佛家语,意谓众生难以全面认识佛性,正如盲人摸象一般。

盲人摸象”或 “瞎子摸象”,其义一般都会知晓,而其本为佛家语却不甚了了。后遂以此语喻片面、瞎猜、不明真相之义。


【词语盲人摸象】  成语:盲人摸象汉语词典:盲人摸象

猜你喜欢

  • 庚申守

    源见“三尸”。指信奉道教者每于庚申日通宵静坐不眠以避免受祟。明王思任《寿黄海鹤先生用其卷中诸老赠韵》:“千秋已有甲乙集,一生不用庚申守。”

  • 苇杖

    源见“蒲鞭”。以蒲苇为杖,聊以示辱。谓刑罚宽仁。三国 魏曹植《对酒歌》:“蒲鞭苇杖示有刑。”《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阳苇杖未足比其仁,颍川时雨无以丰其泽。”吕延济注:“《韩诗外传》云‘

  • 舐痔

    《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毒疮)溃痤(cuó,疖子)者得车一乘,舐(shì,舔)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秦王得了病,召医看病,能使秦王脓疮破头的得车一乘;能给秦王舔痔疮的得车

  • 东篱陶令

    源见“东篱菊”。指过着悠闲自适隐居生活的陶潜。宋朱翌《朝中措.五月菊》词:“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卧羲皇。”【典源】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

  • 娲石

    同“五色石”。明张煌言《追往》诗之一:“转眼书生成故老,惭无娲石补江山。”【词语娲石】   汉语大词典:娲石

  • 瑶华

    《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王逸注:“瑶华,玉华也。”洪兴祖补注:“说者云:瑶华,麻花也,其色白,故比于瑶。此花香,服食可致长寿,故以为美。”华,同“花”。后因以“瑶华”为

  • 衔鳣

    源见“三鳣集”。登公卿高位的吉兆。清唐孙华《敬题先师朱昭芑先生遗像》诗:“衔鳣杨氏宅,下马董公茔。”

  • 云驻影

    同“云定”。唐许浑《听歌鹧鸪词》:“响转云霄云驻影,曲终清漏月沉晖。”

  • 栖梧食竹

    谓凤凰。传说凤凰栖于梧桐,以竹实为食。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八:凤凰蔽日而至,“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

  • 三不归

    《管子.轻重篇》:“男女相好,往来之市者,罢市,相睹树下,谈语终日不归;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睹树下,戏笑超距,终日不归;父兄相睹树下,论议玄语,终日不归。是以田不发,五谷不柿,桑麻不种,茧缕不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