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看朱成碧

看朱成碧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卷六载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大凡人在意绪纷乱或愁闷萦怀时,常有不辨五色的反常现象。诗人用“看朱成碧”描绘此种心境,颇能传神。后因以形容心乱目眩,不辨五色。

唐.武则天《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乐府诗集》卷八十)李白《前有樽酒行二首》之二:“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此刻画醉态,亦极传神。


兼语 把红的看成是绿的。形容眼花目眩,辨不清七色。语本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宋·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三:“��船一棹百分空,~颜始红。”△多用于描写人物心眼迷乱的情态 →雾里看法 ↔历历在目。也作“看碧成朱”。


【典源】 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栏露滴为珠,池冰合成碧。万行朝泪泻,千里夜愁极。孤帐闭不开,寒膏尽复益。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今译】 南朝梁王僧孺的《夜愁》诗极写愁闷心绪。诗中说:“栏上露滴成珠,池中冰合碧玉。晨泪流泻万行,夜愁绵绵千里。孤帐关闭不开,蜡烛长明自销。谁知心乱眼花,将红错看青绿。”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心烦意乱或酒醉时,目光恍惚,不辨五色。

【典形】 碧作朱,看碧成朱、看朱成碧、朱碧乱、朱碧眼、朱成碧、朱似碧、朱碧思、看朱成紫。

【示例】

〔碧作朱〕 清·纳兰性德《四时无题诗》之十一:“璇玑好谱断肠图,却为思君碧作朱。”

〔看碧成朱〕 宋·辛弃疾《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倚栏看碧成朱, 等闲褪了香袍粉。”

〔看朱成碧〕 唐·李白 《前有樽酒行》之二:“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

〔朱碧乱〕 宋·辛弃疾《蝶恋花·和赵景明》:“公子看花朱碧乱,新词搅断相思怨。”

〔朱碧眼〕 宋· 黄庭坚《玉芝园》:“乱我朱碧眼,空花坠便翾。”

〔朱似碧〕 唐·元稹《郡务稍简因得整比旧诗》:“书得眼昏朱似碧,用来心破发如丝。”


【词语看朱成碧】  成语:看朱成碧汉语词典:看朱成碧

猜你喜欢

  • 瑜瑕弗藏

    同“瑜瑕不掩”。晋孙绰《康法朗赞》:“人亦有言,瑜瑕弗藏。朗公冏冏,能韬其光。”

  • 下蔡倡

    借指美貌女妓。唐李商隐《夜思》诗:“古有阳台梦,今多下蔡倡。” 参见:○东墙窥宋

  • 夷甫诸人

    《晋书.桓温传》载:温自江陵北伐,“过淮 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晋王衍字夷甫,兴清谈之风,不理政务,导致邦家沦丧。后以“

  • 取诸宫中

    《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宫,上古时对房屋的通称。后以“取诸宫中”谓取用于自己家中,极言便利。《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偏生九阿姐造化,讨得着,年时赚了若干

  • 登峰造极

    比喻学问、技能的造诣很深,或指达到顶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佛经以为,祛练神明,则圣人可致。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注引释氏经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

  • 天马歌

    参见:蒲梢骑

  • 笋生冬日

    源见“孟宗泣笋”。称扬孝亲至诚动天地。清袁枚《上尹制府乞病启》:“萱爱家乡,种河阳而不茂;笋生冬日,觉梓里之尤甘。”

  • 枕中经

    同“枕中鸿宝”。唐周渭《赠龙兴观主吴崇岳》诗:“枕中经妙谁传与,肘后方新自写将。”

  • 双环

    《左传.昭公十六年》载:晋韩宣子有一玉环,得知另一环在郑,欲求购。环为郑国商人所有。郑子产曰:若予环,郑必有“强夺商人”之嫌;晋得环,亦必“失诸侯”。韩宣子终于不再求购。后因以“双环”喻最可珍爱之物。

  • 一石亦醉

    《史记.滑稽列传》:“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淳于)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斗,指羹斗,古代酒器。石,十斗为一石。战国时,齐人淳于髡滑稽多辨,又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