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因齐桓公喜欢紫色的衣服,因而价格猛涨,为帛的十倍,实际上是败素。《战国策.燕策一》:“臣闻智者之举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者也。齐人紫败素也,而价十倍。”素:白缯。后因以“齐紫败素”比喻虚有其
延长国家寿命。《吕氏春秋.求人》:“虞用宫之奇,吴用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虽至于今存可也,则是国可寿也。有能益人之寿者,则人莫不愿之,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词语寿国】 汉语大词典:
《太平御览》卷九七三引《北史》:“后周赵肃为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椹落其家,就遣人悉拾归其主,诫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物(机杼,本为织布事,此指自己劳动所得),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
源见“仲蔚蓬蒿”。借指隐居贫士。唐 李元操《和从叔禄愔元日早朝》:“谁怜张仲蔚,日暮反蒿莱。”
宋.陶榖《清异录.风力相国》:“越公杨素专恣既久,包藏可畏,四方寒心,不敢直指,故以风力相国概之。”杨素身居宰相之职,专权妄为,天下人敢怒不敢言,故以“风力相国”形容他的势焰如疾风般凌厉逼人。后遂以此
本意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古代一首民歌在称颂卫武公的功业时说,看那淇水弯又弯,绿竹随风舞姗姗,我心中的那个伟人啊!既象骨角切磋的那样光又亮,又象玉石琢磨的十分美观。既大方,
《吕氏春秋.长见》:“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是故
源见“击壤歌”。指太平盛世。清方贞观《出宗阳》诗:“生逢击壤世,不得守耕桑。”
犹螳臂当车。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是知真人之兴,非英雄所觊,况非英雄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扼辙耳。”参见“螳臂当车”。见“螳臂当车”。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是知真人之兴,非英雄所觊
同“邓家铜山”。清李渔《卜算子.榆荚钱四首和宋荔裳大参》词之三:“不凿邓家山,幻出通神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