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一:“武帝作昆明池,欲伐昆吾夷,教习水战,因而于上游戏,养鱼。鱼给诸庙陵祭祀,余付长安市卖之。池周回四十里。”汉武帝为征越巂昆明国,故仿照滇池在长安西南二十里开凿昆明池,以演习水
比喻利害关系密切,休戚与共。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曾借道于虞以伐虢,虞大夫宫之奇谏之不听,致使虢失下阳之地。三年后,晋献公再次借道伐虢。宫之奇知道后,又向虞君进谏。他说,虢国是我国的领邦和屏障,虢如被
《三国志.魏书.华歆传》:“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文帝即王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及践阼,改为司徒。”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华峤《谱叙》:“文帝受禅,朝臣三公已下并受爵位;歆以形色忤时,徙为司徒,
源见“叶公好龙”。窗间看到真龙。比喻面临真实情景。宋王安石《夜读试卷呈君实待制景仁内翰》诗:“蕉中得鹿初疑梦,牖下窥龙稍眩真。”
《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后以“易地而处”称彼此互换所处地位与环境。三国 魏曹髦《少康汉高
见〔萧何为法,斠若画一〕。并列 端正公平,明确一致。章炳麟《訄书·弭兵难》:“吾以为火器之穷,人人殚精竭思而无所进,万国之强弱,~。”△褒义。常用于表示处事公平一致方面。【词语斠若画一】 成语:斠若
比喻遭遇相同,彼此同情。《吴越春秋.阖闻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俱流。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主谓 比喻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语
《礼记.檀弓下》:“晋 献文子(赵武字)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郑玄注:“文子,赵武也,作室成。晋君献之,谓贺也。诸大夫亦发礼以往。……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朱熹
同“解衣推食”。明 郑瑄《昨非庵日纂.方便》:“饥寒良可悯,推解莫厌频。”清陈锐《哭詹秀才》诗:“念与君相值,推解同衣食。”【词语推解】 汉语大词典:推解
同“乌鸟私情”。明张居正《谢准假日葬疏》:“顾臣昔者急切求归,只欲遂乌鸟私亲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