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其人:指了解自己的人。 把书藏在名山里(以防遗失),并传给志同道合的人。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失,虽万被戮,岂有悔哉!”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一个人做一部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后多引作〔藏之名山,传之同好〕。同好( ㄏㄠˋ hào ):志同道合的人。三国.蜀.诸葛亮《阴符经序》:“故圣人藏诸名山,传之同好,隐之金匮,恐小人窃而弄之。”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也单引〔藏之名山〕。明.臧懋循《元曲选前集.序》:“因为参伍校订,摘其佳者若干,以甲乙厘成十集,藏之名山,而传之通邑大都,必有赏音如元朗氏者。”清.朱彝尊《重锓〈裘司直诗集〉序》:“身后之名,显者或晦,司直藏之名山者,晦久而明。”鲁迅《呐喊.论睁了眼看》:“做诗不刻木板去藏之名山,却要随时发表,虽然很有流弊,但大概是难以杜绝的罢。”


并列 名山,著名的大山。其人,同道,即推崇自己的著作,能使著作广为流传的人。将著作收藏在著名的大山里,等以后传给同道的人。王国维《宋元戏曲史》12章:“其作剧也,非有~之意也。”△褒义。多指著作极有价值。也作“传之其人”。


【词语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成语: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汉语词典: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猜你喜欢

  • 众喣漂山,聚蚊成雷

    喣( ㄒㄩˇ xǔ ):吹气。漂:一作“飘”,动。 众人一齐吹气,能吹动大山;群蚊聚在一处,声音会像打雷一样响。 比喻众口谗毁,或群奸鼓衅,为害极大。语出《汉书.景十二王传.中山靖王胜》:“夫众

  • 山中小草

    源见“出山小草”。谦指自己卑微无名。清袁枚《寄谢未堂司寇》:“枚心仰卿云三十年矣,自问山中小草,不敢通名于大君子之前。”

  • 寿栎

    源见“樗栎”。老麻栎树。喻老而无用之材。用作谦词。宋陆游《吾年过八十》诗之二:“斧斤遗寿栎,云海寄冥鸿。”

  • 精悍短小

    见“短小精悍”。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毕再遇》:“再遇临安西溪人。淳熙间,以勇名于军,~,盖骁将也。”【词语精悍短小】  成语:精悍短小汉语大词典:精悍短小

  • 宁僭无滥

    僭( ㄐㄧㄢˋ jiàn ):僭越。旧指超越本分或规定的范围。滥:泛滥。 宁可赏赐过头,不可刑罚过头。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赏僭,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若

  • 齐人乞食

    源见“乞墦”。指不顾廉耻向人乞求。清李渔《连城璧.乞儿行好事》:“这等说,除非做齐人乞食的故事,方可必得,只怕你没有这副面皮。”

  • 怀沙

    《史记.屈贾列传》载:《楚辞.九章.怀沙》为屈原自投汨罗江前的绝笔,述其怀沙砾以自沉的缘由。后以“怀沙”为因忠愤而投水死义的典故。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此古人之所以怀沙负石,赴流鱼葬,而不堪与之同

  • 洗兵马

    同“洗兵”。宋朱槔《二诗寄德粲并简内观诸友》诗:“银河谁与洗兵马,宝唾安能泣鬼神。”

  • 东篱美人

    晋.陶潜《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状美,又被大诗人陶潜所钟爱,后因谓菊为“东篱美人”。清.浩歌子《萤窗异草.春云》:“叟指畦边二种,目之曰:‘此亦东篱之美人也。’”

  • 心声

    源见“言为心声”。指言语。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六:“心声不足以发其奥,心画不足以形其妙。”金元好问《论诗》诗之六:“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亦特指以诗歌为主的文学作品。鲁迅《坟.摩罗诗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