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阮孚蜡屐”。美称木屐。清朱彝尊《同宋使君琬游云门山》诗:“便蜡阮孚屐,来登任公台。”
抉(jué绝):挖出。此典指伍子胥被谗害自杀,死前告诉人将自己眼睛挖出,放在吴国都城(今江苏苏州)城楼上,看着越人攻入吴都,灭亡吴国。后以此典比喻忠臣贤人被谄害;或比喻忠良赤诚报国,至死不移。伍子胥(
源见“沂水舞雩”。指乐道之志。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赓之以文王、宣父之操,优游夷愉,广厚高明,追三代之遗音,想舞雩之咏叹。”
徒:徒党,指同一类型或同一派别的人。 不是我们的人。语出《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三国志.魏志.杜袭传》:“子若见能不已,非
源见“吉光片羽”。吉光与凤凰的毛羽。比喻艺术珍品。明王世贞《题三吴楷法十册》之六:“吾所缀集,皆待诏中年以后书,真吉光凤羽,缉而成裘,后人其宝守之。”并列 神兽吉光与凤凰身上的毛羽。比喻珍贵的艺术品。
同“易水歌”。明张煌言《挽华吉甫明经》诗:“更闻锻炼神偏壮,慷慨如歌《易水辞》。”【词语易水辞】 汉语大词典:易水辞
同“案上萤”。清孙枝蔚《喜张稚恭南还因有赠》诗:“案头萤火干虽久,瓮里葡萄满自如。”
源见“诗入鸡林”。指能流传于远方的作品。清赵翼《戏作》诗:“麟阁画图功不朽,鸡林诗句价争偿。”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战国时秦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左传.宣公二年》:“宣子(赵盾)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