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

原作“信不由衷”,指双方协定并非出于内心诚意。后用为言不由衷,表示心口不一,所言非出至诚。平王东迁后,郑武公、郑庄公父子相继以诸侯供职王室,掌握实权。为了削弱郑国实力,周平王有时也让西虢公参预政事,郑庄公很不高兴。这时,周平王又害怕与郑国关系恶化而将自己太子和郑庄公太子互相交质于对方。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桓王即位,将国家政权完全交给西虢公,周、郑关系恶化并发生了战争。对此,左丘明评价说:“不是出自内心的信任,即使有了抵押品也没有什么益处。”

【出典】:

左传·隐公三年》:“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润溪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

【例句】:

三国魏·臧洪《答陈琳书》:“且以子之才,穷该典籍,岂将暗于大道,不达余趣哉!然犹复云云者,仆以是知足下之言,信不由衷,将以救祸也” 元·托托《宋史·何铸传》:“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规利,言不由中,而首尾向背。”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主谓 衷,内心。说的话不是出自内心,即不是真心话。语本《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清·龚自珍《对策》:“进身之始,~。”郑振铎《访笺杂记》:“说尽了从来不曾说过的无数恳托敷衍的话——有时还未免带些~ 的浮夸——一切都只为了这部《北平笺谱》。”△贬义。多用于说明表里不一的人。→虚词诡说↔心腹之言。 也作“言不由中”。


【词语言不由衷】  成语:言不由衷汉语词典:言不由衷

猜你喜欢

  • 鹏翮抟风

    源见“鲲鹏展翅”。比喻施展才能,奋发向上。宋无名氏《满庭芳.寿梅监丙戌兄弟》词:“鹏翮抟风再整,南枝报,管占新魁。”

  • 镜台

    源见“秦庭朗镜”。称断案公正严明的官吏。明无名氏《鸣凤记.忠良会边》:“仗公义欲雪冤,望镜台作明见。”【词语镜台】   汉语大词典:镜台

  • 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

    蓰( ㄒㄧˇ xǐ ):五倍。什伯:同“十百”。 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 表示事物之间差别很大。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

  • 箪壶

    同“箪食壶浆”。林景行《听永见视新篇次韵却答》:“我吟匪箪壶,何以迎王师?”【词语箪壶】   汉语大词典:箪壶

  • 千金轻一言

    源见“一诺千金”。形容诺言极其贵重可信。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六:“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

  • 卖交

    参见:卖友埋母【词语卖交】   汉语大词典:卖交

  • 丞相阁开

    源见“东阁招贤”。指大臣礼贤下士。唐孟浩然《荆门上张丞相》诗:“《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

  • 载酒问字

    汉代著名学者扬雄(字子云)勤奋好学,埋头著述,研究古文字功力很深。大臣刘歆之子刘棻曾从他学习古文奇字。后因病家居,家境贫寒,很少有人登门拜访。扬雄嗜好饮酒,常有求学的人带着酒肴来请教学问。钜鹿人侯芭拜

  • 雀屏射目

    源见“锦屏射雀”。指选婿或求婚成功。明陆采《怀香记.飞报捷音》:“雀屏射目夸连中,不劳丝幕更牵红。”【词语雀屏射目】   汉语大词典:雀屏射目

  • 牛毛

    比喻极多。《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也!”【词语牛毛】   汉语大词典: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