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讳莫如深

讳莫如深

比喻把事物隐瞒得很深。公元前662年,鲁庄公病重。按照他的意愿是想让他的儿子公子般继承君位。而其二弟叔牙却极力主张鲁庄公传其庶兄庆父。庄公的第三个弟弟季友见叔牙怀有异图,便以庄公之命将叔牙赐死,并在庄公死后拥立公子般即位。而庆父因为自己未当上国君便和庄公夫人哀姜串通起来杀死公子般,另立哀姜妹妹叔姜生的儿子公子启方为君,是为鲁闵公。大概是为国内贵族所不容,或是为了向霸主齐桓公解释这次废立的合理性并为自己篡夺鲁国政权作准备,政变发生后,庆父还专门去了齐国一趟。对于庆父赴齐一事,《春秋》记为“公子庆父如齐。”《谷梁传》在解释这段文字时说:《春秋》所以用“如”而不用“奔”字,是一种隐讳曲笔。所以如此,是因为庆父罪行太严重了,必须深深地加以隐讳。

【出典】: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例句】:

清·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国则讳莫如深,枢府举动,真相不知。”


述补 讳,隐讳。深,深重。忌讳说出的深重大事。原指事关重大,不宜透露风声,只好隐瞒。后指把信息藏得紧紧的,不透露一点风声。语出《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杨士勋疏:“深,谓君弑、贼奔之深重。以其深重,则为之隐讳。”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国则~,枢府举动,真相不知。”△用于形容人的待事态度。→秘而不宣 ↔开门见山 和盘托出


解释讳:隐瞒。深:指事件重大。本指必须把这事隐瞒起来不说。后多用来指把事情瞒得很紧,不肯走漏一点消息。

出处《穀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庆父是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桓公之子,鲁庄公庶兄。庄公即位后,庆父专权。庄公死后无嫡子,有人推荐由庆父继位,但最终由子般继位。子般在位不满两个月,就被庆父派人杀掉,重新立子开为君,即为鲁闵公。闵公二年,庆父打算废掉闵公自立为君,就又派人杀掉闵公。这一下惹怒了鲁国民众,大家群起反对庆父,打算攻杀他。庆父害怕了,就逃到了莒地。后来莒人接受鲁国人的钱财贿赂,把庆父送回了鲁国。庆父请求鲁国赦免自己的罪过,没有获得允许,于是自缢而死。

庆父逃到齐国莒地的事情,《春秋》上记为:“公子庆父如齐。”“如”是动词,“到、往”的意思。《穀梁传》解释说,庆父明明是逃亡到了莒,为何不用表示逃亡的“奔”而用“如”呢?是因为庆父接连杀掉了两个国君,没有什么罪过比这更大,提起来都让人心痛,只好替他加以隐讳。

近义守口如瓶

反义直言不讳

例句

不知什么缘故,他对那件事总是讳莫如深。


【词语讳莫如深】  成语:讳莫如深汉语词典:讳莫如深

猜你喜欢

  • 赤帻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书生明术数,乃过宿之……夜半后,有一人,著皂单衣,来往户外,呼亭主……复有一人,冠赤帻者,呼亭主,问答如前,复喑嗟而去。既去寂然。书生知无

  • 画鹿轓

    《初学记》卷十一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郑弘为临淮太守,行春,有两白鹿随车,挟毂而行。弘怪,问主簿黄国为吉凶,贺曰:‘闻三公车轓画作鹿,明府当为宰相。’张弘果为太尉。”后以“画鹿轓”用为三公(太尉

  • 崔护谒浆

    源见“人面桃花”。本为传奇小说名。谓男女邂逅生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如《崔护谒浆》,死的弄转魂来,成了夫妻。”

  • 日中将昃

    比喻事物盛极将衰。梁启超《新史学.历史与人种之关系》:“世界文明史之第五段,实惟阿利安族中罗马人与条顿人争长时代。而罗马人达于全盛,为日中将昃之形;条顿人气象方新,有火然泉达之观。”参见“日中则昃”。

  • 凌波步

    源见“洛神”。美人轻盈的步履。宋周邦彦《瑞鹤仙.高平》词:“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

  • 长饥方朔

    源见“索米长安”。借指低薪小吏。宋张元幹《再用韵奉留聪父》诗:“长饥方朔笑侏儒,岁晚还惊大小馀。”

  • 四壁萧条

    源见“家徒四壁”。形容家境寂寞冷落,毫无生气。宋刘辰翁《沁园春.闻歌》词:“俯仰无情,高歌有恨,四壁萧条久绝弦。”

  • 濡沫涸辙

    源见“相濡以沫”。指处在干涸水坑中的小鱼。亦借濒临绝境者。《宣和画谱.董羽》:“董羽,字仲翔,毗陵人,善画鱼龙海水,不为汀泞沮洳之陋,濡沫涸辙之游。”见“相濡以沫”。《宣和画谱·龙鱼叙论》:“善画鱼龙

  • 洗垢索瘢

    同“洗垢求瘢”。明杨慎《升庵诗话.老子论性》:“若知其出于老氏,宋儒必洗垢索瘢,曲为讥评。”连动 垢,污秽;瘢,瘢痕。洗净污垢,寻找瘢痕。形容故意挑剔,苛求他人的过错。语本汉·赵壹《刺世疾邪赋》:“所

  • 沈郎消瘦

    同“沈约瘦”。宋韩元吉《夜行船.再至东阳》词:“楼上清风,溪头明月,不道沈郎消瘦。”宋方千里《满江红》词:“沈郎消瘦,带围如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