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请缨

请缨

缨:绳子。汉武帝时,南越(即南粤,指今两广等地区)王与汉朝和亲友好。汉武帝派20岁的谏大夫终军出使南越,想说服南越王,让他象内地的诸侯一样,到京城长安朝拜皇上。终军自动提出:“希望皇上赐给我一根长绳子,我一定能把南越王捆来,带到长安皇宫门前。”终军出使劝说南越王,果然说服了南越归汉。后以“请缨”为典,赞美立志报国、降服强敌的志向,多用于从军或出使;以“长缨”为典,喻指克敌制胜的力量。

【出典】:

汉书》卷64下《终军传》2821页:“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通“悦”)。”

【例句】:

唐·魏征《出关》:“请缨系南越,凭拭下东藩。”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唐·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唐·杜甫《岁暮》:“天地流血日,朝廷谁请缨?” 唐·白居易《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唐·杜牧《东兵长句十韵》:“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 唐·薛能《相国陇西公南征能以留务独宿府城作》:“吾君贤相事南征,独宿军厨负请缨。” 唐·崔涂《己亥岁感事》:“见说圣君能仄席,不知谁是请长缨。” 宋·贺铸《六州歌头》:“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宋·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宋·辛弃疾《满江红·倦客新丰》:“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 宋·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元·白朴《西江月·李元让赴广东帅幕》:“长缨系越在须臾,看扫蛮烟瘴雨。” 清·赵翼《奉命赴滇从军征缅甸》:“番头鱼贯长缨系,蛮髻鸦盘细马驮。” 清·杨深秀《狱中诗》:“缧绁到头真不怨,未知谁复请长缨?”


【词语请缨】   汉语词典:请缨

猜你喜欢

  • 弦外之响

    同“弦外遗音”。王国维《人间词话》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见“弦外之意”。王国维《人间词话》42:“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

  • 维熊佳兆

    源见“梦熊罴”。谓生男孩之吉兆。明无名氏《四贤记.祈熊》:“向虚空拜祷,愿早赐维熊佳兆。”

  • 汲黯直

    《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又“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死节守义,难惑以非…

  • 相逢狭路

    比喻仇人相见,难以相容。鲁迅《故事新编·铸剑》: “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 参见:○狭路相逢见“狭路相逢”。古乐府《相逢狭路间》:“~间,道隘不容车。”【词语相逢狭路】  成语:相

  • 文君司马

    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

  • 篱菊

    源见“东篱菊”。谓篱下的菊花。常用为咏菊之词。唐刘长卿《九日题蔡国公主楼》诗:“篱菊仍新吐,庭槐尚旧阴。”【词语篱菊】   汉语大词典:篱菊

  • 马耳东风

    源见“东风吹马耳”。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或互不相干。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之五:“青山自是绝世,无人谁与为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见“耳边风”。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说向市朝公子

  • 目不见睫

    《韩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人无自知之明。宋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远求而近违,如目不见睫。”清袁枚《随园随笔.地理之难》:“牧斋

  • 民到于今受其赐

    老百姓到现在还受到他的恩惠。 表示德泽入人之深。语出《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宋.徐铉《邢州紫极宫老君殿记》:“出入战国,经历薄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民到于

  • 徐妃面

    源见“徐妃半面妆”。用以咏花。宋莫将《木兰花.未开》词:“新妆不比徐妃面,雪艳冰姿寒欲颤。”此指未开的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