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赐环

赐环

荀子.大略》:“绝人以玦,反绝以环。”杨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绝,皆所以见意也。反绝,谓反其将绝者。”后以“赐环”谓放逐之臣遇赦召还。唐张说《出湖寄赵冬曦》诗:“湘浦未赐环,荆门犹主诺。”明陈汝元《金莲记.闻系》:“轼儿谪任武林,未获赐环消息。”


【典源】《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逾竟 (境)。为坛位,乡 (向) 国而哭。”孔颖达正义曰:“此大夫士三谏而不从,出在竟上,大夫则待放三年,听于君命,若与环则还,与玦便去。”《穀梁传·宣公二年》:“赵盾入谏,不听,出亡,至于郊。”注:“礼三谏不听则去;待放于竟,三年,君赐之环则还,赐之玦则往。”《荀子·大略》:“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今译】 古时臣子获罪,在国境上等待君命三年,如国君赐予玉环,则表示允许返还,重新为官; 如赐予玉玦,则表示不许返还彻底决绝。

【释义】 后以此典指放逐之臣被赦罪召还。

【典形】 赐大夫环、赐环、环赐、肆予环。

【示例】

〔赐大夫环〕 唐·柳宗元《酬韶卅裴曹长使君》:“长捐楚客佩,未赐大夫环。”

〔赐环〕 宋·陆游 《题馆中直舍壁》:“几年憔悴去清班,敢辱君恩误赐环。”

〔环赐〕 明,沈寿民《访姜如农城北》:“龙归天上驭,环赐梦中身。”

〔肆予环〕 宋·张孝祥《刘舍人》:“肆予环而召归,当告册而爰立。”


【词语赐环】   汉语词典:赐环

猜你喜欢

  • 璧返滈池君

    源见“祖龙”。指改朝换代的征兆。明杨珽《龙膏记.藏春》:“缘何璧返滈池君,却讶去来无定。”

  • 苍生霖

    同“苍生霖雨”。明姚夔《书杨编修宾筵留咏卷》诗:“载歌天宝颂,愿溥苍生霖。”

  • 海屋

    同“海屋添筹”。唐卢照邻《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诗:“海屋银为栋,云车电作鞭。”明吴承恩《寿金月艇六十障词》:“北斗摇辉,指灵云于海屋。”【词语海屋】   汉语大词典:海屋

  • 坏陂复陂

    《汉书.翟方进传》载:“汉代汝南有鸿隙大陂,汉成帝时,水溢为害。丞相翟方以为其地肥美,决去陂水,既省堤防费,又免水患,于是奏准毁掉了鸿隙陂。王莽时,汝南发生了旱灾,当地百姓追怨翟方毁陂。”后多用此典故

  • 廉颇遗

    源见“廉颇善饭”。指年老体衰。夏麐《寄幼云》诗:“不忧相如渴,偏苦廉颇遗。”

  • 盘中引鲈

    《后汉书.方术传.左慈》:“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少有神道。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放于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

  • 常山蛇势

    《孙子.九地》:“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常山蛇势”是古代用兵的一种演阵之法,首尾呼应如常山之蛇。《晋书.桓温传》:“初,诸葛亮造八阵

  • 尺二冤家

    五代时后周书画家杨凝式对书画的戏称。尺二:指一尺二寸宽的纸轴。宋代陶穀《清异录.文用》:“少师杨凝式,书画独步一时,求字者纸轴堆叠若墙壁。少师见,则浩叹曰:‘无夸许多债主,真尺二冤家也。’”偏正 尺二

  • 去病忘家

    指霍(huò或)去病(大将军卫青姐姐少儿所生之子)为抗击匈奴(北方游牧民族)贵族侵扰,公而忘私。后以此典形容人胸怀壮志,决心建功立业。西汉骠(piào票)骑将军(品秩同大将军,与三公同位)霍去病讨伐匈

  • 独孤侧帽

    《周书.独孤信传》载:独孤信仪表风雅俊逸,“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后遂以“独孤侧帽”形容人姿仪俊秀,为人羡仿。清吴兆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