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越吟楚声

越吟楚声

史记.张仪列传》附《陈轸传》:“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封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爵位名。战国时楚国设置的最高爵位,以上朝面君握执珪玉而得名),有倾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地位低下)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楚王侍从)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陈轸自称)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

游说客陈轸原与张仪俱事秦惠王,因争贵宠,张仪后为秦相,陈轸便逃到楚国。一次他以楚使身份去会见秦惠王。当惠王问他是否思念秦国时,他为了讨好秦惠王,便讲述了越人庄舄的故事,以表明自己思秦之衷。

后以“越吟”喻指思国怀乡的歌曲、诗章、言辞或吟咏。

王粲《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见本书“楚囚南冠”条),庄舄显而越吟。”

唐.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翫月忆山阴崔少府》诗:“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鲁迅《无题》诗:“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猜你喜欢

  • 宠辱不惊

    原作宠辱若惊,意指人患得患失,故无论受宠受辱,都不免惊恐。后人反其意用为宠辱不惊。意谓置个人得失于度外,受宠受辱皆无动于衷。老子说,世人爱虚荣已达到惊恐的程度,把虚荣象生命一样看重。什么叫作爱虚荣以至

  • 杨伯起哀荣

    《后汉书.杨震传》:“杨震字伯起”,历仕显要,后蒙冤饮鸩而卒。顺帝即位,“朝廷咸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东汉杨震蒙冤饮鸩而死。顺帝为其平反昭雪,以礼改葬。哀

  • 甘泉烽火

    《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汉文帝时,匈奴的骑兵侵入代句注边,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逼近长安,威胁汉室。后因用为边塞战事之典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用:任用。行:实行。舍:不用。藏:退隐。 古代儒家的一种处世态度。意思是任用时就出来干一番事业,不用时就退而隐居。语出《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后汉书

  • 去梯之言

    用以比喻发自肺腑之言,或机密重要的计策、谋划。刘表有两个儿子,因听信后妻之言,喜爱少子刘琮,厌恶长子刘琦。刘琦为此忐忑不安。适值刘备、诸葛亮寓居新野,刘琦问安身之计于诸葛亮,屡遭拒绝。于是便带他一起游

  • 三馀

    《三国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鱼豢《魏略》:“遇言:‘〔读书〕当以三馀。’或问三馀之意。遇言‘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也’。”后因

  • 无事炊

    参见:犀首无事

  • 享帚自珍

    同“敝帚自珍”。清俞樾《春在堂随笔.笔一》:“文士名心,书生习气,缄石知谬,享帚自珍。”主谓 把扫帚视为珍宝。比喻东西虽很微劣,却看得非常珍贵。汉·刘珍《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各人以自己在某方面的长处,而轻视别人在某方面的不足之处。语出三国.魏文帝《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人相轻”》:“但我们现

  • 鱼山

    《法苑珠林》卷四九:“〔陈思王曹植〕赏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梵声显世,始于此焉。”后遂用为咏佛教梵呗的典实。南朝 梁慧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