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布帆无恙”。清 林崧祁《送许莲荪之台湾省亲》诗:“天怜孝子帆无恙,海畏才人浪不狂。”
好比堆积柴火,后搬来的反而堆在上面。 原比喻圣人遇事谦退,反而总处于优越地位。 后多用以称赞后来的胜过先前的。语出《文子.上德》:“故圣人虚无因循,常后而不先,譬如积薪燎,后者处上。”《史记.汲郑
原谓孝道应为天下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用到任何地方都可以作为准则,后则泛指真理适用于所有环境。曾子认为,孝直立而塞满天地,横放横溢四海,前后没有时间限制,东、西、南、北,所有地区,都应以它为准则。正如《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载:战国 魏人范雎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遭其谤,被笞辱,逃秦,改名张禄,仕秦为相。魏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乔装,敝衣往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
同“杞人忧天”。清林昌彝《杞忧》诗:“海涸山枯事可悲,忧来常抱杞人思。”
源见“傅说霖”。称美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重臣。唐胡曾《咏史诗.汨罗》:“襄王不用直臣筹,放逐南来泽国秋。自向波间葬鱼腹,楚人徒倚济川舟。”
同“陈抟堕驴背”。清王夫之《初度日占》诗之六:“陈抟驴背笑难禁,龚胜床头饿称心。”
身当其事的人往往分辨不清事实的真相,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新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旁观必审。”“旁观必审”今多作“旁观者清”。亦作“旁观者审,当局者迷”。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晋.杜预注说,飂是古国名,叔安是其君名),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董,氏曰‘豢龙’。”传说虞舜时有一个叫董父的人,能畜龙。因
源见“杯弓蛇影”。谓疑心病。唐苏颋《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诗:“白头还作尉,黄绶固非才。可叹悬蛇疾,先贻问?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