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身先士卒

身先士卒

身:亲自。先:走在前面。打仗时将帅冲在士兵的前面。孙辅,字国仪,孙坚之侄。孙策时任扬武校尉,从征各地,因功封交州刺史,平南将军。孙权时以与曹操私相交结往来之事发被幽禁,几年后死去。孙辅作战勇敢,辅佐孙策平定三郡,讨平丹杨七县,生擒叛将祖郎,北拒袁术,招集流亡,战功赫赫。孙策袭击庐江太守刘勋,孙辅从征,攻战时,总是冲在士兵的前面,破刘勋有攻,封为庐陵太守。

【出典】:

三国志·吴书·孙辅传》卷51第1211页:“策西袭庐江太守刘勋,辅随从,身先士卒,有功。策立辅为庐陵太守,抚定属城,分置长吏。”

【例句】:

晋·刘琨《上愍帝请北伐表》:“秋谷既登,胡马已肥,前锋诸军并有至者,臣当首启戎行,身先士卒。” 唐·陈子昂《为建安王谢借马表》:“皇师久露,凶羯未孚,方欲亲负干戈,身先士卒,金山深入,期突厥之功。” 明·屠隆《彩毫记·官兵大捷》:“义均讨贼,合当身先士卒,共建忠谋。”


主谓 士、卒,古代在战车上的兵为“士”,在地上的兵为“卒”。作战时将帅冲在士兵面前。语本《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三国志·吴书·孙辅传》:“策西袭庐江太守刘勋,辅随从,~,有功。”△褒义。颂扬冲锋陷阵的起表率作用的军官。→一马当先 率先垂范。也作“躬先士卒”、“身先士众”。


【词语身先士卒】  成语:身先士卒汉语词典:身先士卒

猜你喜欢

  • 诗入鸡林

    鸡林,即古新罗,今朝鲜。诗句传入鸡林国。后以此典比喻诗文享誉遐迩,流传广远。亦称“鸡林诗句”。见唐白居易之事迹。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原籍太原(今属山西),后祖上迁居下邽(guī归)(今陕

  • 耳习目染

    见“耳濡目染”。老舍《四世同堂》1:“还有,老人自幼自长在北京,~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词语耳习目染】  成语:耳习目染汉语大词典:耳习目染

  • 尺五天

    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据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辑本)古时,长安郊外的韦曲、杜鄂是汉朝贵族聚居之地,言其距帝王居住处极近,故有“去天尺五”的说法。后用为贵近天子居处之典。唐.杜甫《

  • 漫酱瓿

    同“覆酱瓿”。宋王安石《进字说》诗:“但可与人漫酱瓿,岂能令鬼哭黄昏?”

  • 三长两短

    指意外的事故,通常指死亡。明代范文若《鸳鸯棒.恚剔》:“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并列 发生意外灾祸或事故,大多指死亡。《醒世恒言》卷8:“倘有~,你取出

  • 衅起萧墙

    见“祸起萧墙”。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时值乱离,~。”【词语衅起萧墙】  成语:衅起萧墙汉语大词典:衅起萧墙

  • 目空一切

    源见“目无馀子”。形容狂妄自大。《镜花缘》五二回:“但他恃着自己的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眼里。”主谓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自高自大,自以为是。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罪臣在为学时,~,自

  • 舟水之喻

    水喻民,舟喻君。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民和君的关系也与水和舟的关系一样。《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资治通鉴.唐纪十三》载唐太宗亦曾以此

  • 伐罪吊民

    见“吊民伐罪”条。见“吊民伐罪”。南朝梁·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一匡靖乱。”【词语伐罪吊民】  成语:伐罪吊民汉语大词典:伐罪吊民

  • 炊玉

    源见“食玉炊桂”。以昂贵如玉的米做饭,形容物价高、生活困难或饭食珍贵。宋黄庭坚《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梦惊如昨日,炊玉困京华。”也美称煮饭。宋苏轼《和蔡準郎中见邀游西湖》之三:“船头斫鲜细缕缕,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