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

战国后期范雎为秦国筹画的一种外交策略,即联合远邦而攻伐邻近的国家。公元前272年,范雎自魏入秦。次年,向秦昭襄王献远交近攻之计。他说,大王您越过韩、魏领土而攻打强齐,不是好计策。出兵少,对齐国不构成威胁;出兵多了,则为秦国所力不能支。得了土地,秦国又不能占有,反而肥了韩、魏。您不如连结远邦而攻伐邻近的国家,所得土地不论多少,都会为秦国所有。现在舍近而攻远,实在是很笨的法子。他的这一建议为秦王所采纳,从而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出典】:

战国策·秦策》三《范雎至秦》:“雎曰:‘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之则害于秦。……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

【例句】:

宋·朱熹《答王南卿》:“在彼不失为远交近攻之计,而外假存亡继绝之名,又足以使之怨我而德彼,亦其狡计之过人也。”


并列 结交距离远的国家,攻打邻近的国家。战国时范睢为秦国制定的一种外交策略。《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则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也用以泛指待人处世的方法。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其中有的原是文言余孽,借此先来打击当面的白话和翻译的,就是祖传的‘~’的老法术。”△用于交往方面。


解释交:结交,结盟。攻:进攻,攻占。结交远处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本是战国时秦国采用的一种外交策略。后也用来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

范雎本来是魏国人,他随从须贾出使齐国时,受到齐襄王的赏赐,须贾非常生气,以为他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国。回国后,须贾向魏国的宰相魏齐报告了这事,魏齐将范雎打得半死,扔在厕所里。范雎装死逃出了魏国,化名张禄进入秦国,游说秦昭王。他对秦昭王说:“在对外政策方面,大王不如结交远处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假如这样,那么得到一寸土地您的土地就增加一寸,得到一尺土地您的土地就增加一尺。现在不攻邻近的国家而去攻打远处的国家,恐怕有点不对头啊。”秦昭王在他的建议下攻占邢丘,使魏国主动请求成为秦国的附庸。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秦昭王拜范雎为自己的宰相。

例句

远交近攻是春秋战国时一些诸侯国常用的外交策略。


【词语远交近攻】  成语:远交近攻汉语词典:远交近攻

猜你喜欢

  • 附凤

    同“附凤攀龙”。《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臣绍袭先业,奄有江表,顾以瞻乌未定,附风何从!”【词语附凤】   汉语大词典:附凤

  • 金虎

    《文选.张衡〈东都赋〉》:“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始于宫邻,卒于金虎。”李善注:“应劭《汉官仪》曰:不制之臣,相与比周。比周者,宫邻、金虎。宫邻、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进,与君为邻,贪求之德

  • 三尺喙

    《庄子.徐无鬼》:“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丘愿有喙三尺!”后因以“三尺喙”比喻能言善辩。宋苏轼《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臣等虽三

  • 彝伦攸叙

    叙:顺。 治国安民的常理施行顺遂。语出《书.洪范》:“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是以庸人盈朝,不能使彝伦攸叙。”《魏书.肃宗纪》:“孝昌元年八月辛

  • 独善其身

    原意是指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则致力于自身的道德修养。后则泛指不闻不问周围事物,而孤芳自赏。孟子对宋句践说,你喜欢到各国去游说吗?我告诉你关于游说应取的态度。人家了解你,要悠闲自得,人家不理解你

  • 绛帐恩深

    源见“绛帐”。借指师恩深厚。唐韩偓《与吴子华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怀恩叙恳因成长句》:“绛帐恩深无路报,语余相顾却酸辛。”

  • 户张罗

    源见“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明高启《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诗:“闲来未厌户张罗,贫去唯愁室悬磬。”

  • 陈抟堕驴背

    宋王偁《东都事略.陈抟传》:“〔陈抟〕尝乘白驴欲入汴,中涂闻太祖登极,大笑坠驴,曰:‘天下于是定矣!’”又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华山隐士陈抟……尝乘白骡(或作驴),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

  •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群音类选.清腔类.桂枝香》:“那晓得三纲五常,只知道七青八黄,圆鸭蛋里棹桨,竹竿空长,肚里无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造福于后人。清.颐琐《黄绣球》一回:“俗语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

  • 南皮射雉

    参见:南皮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