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郢书燕说

郢书燕说

比喻以讹传讹,亦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楚国郢都有人给燕国相国写信,因为时值晚上,灯光不亮,就对拿蜡烛的人说,举蜡烛。嘴里说着,无意中连“举烛”二字也写到信上。燕相国读后十分高兴。他说,举烛是崇尚光明的意思。所谓崇尚光明,就是要选贤任能。因而将这些话告诉了燕王。燕王很高兴,下令在全国推行,果然将燕国治理好了。韩非子认为,虽说是国家赖此而治,但这并不是郢人写信时的原意。现在的学者研究先贤著作,使用的就是郢书燕说式的方法啊!

【出典】: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例句】:

明·杨慎《升庵诗话》:“子美诗句(汝与东山李白好),正因其自号而称之耳。流俗不知妄改。近世作《大明一统志》,遂以李白入山东人物类,而引杜诗为证,近于郢书燕说矣。”


主谓 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燕,古国名,这里指燕相。郢地人信中的误写,燕国人却为之作了解释。指穿凿附会,曲解原意。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自会征经引史,亦不无~之误,或失作者命意修辞之旨。”△贬义。用于比喻,对前人或他人著作的曲解。→穿凿附会 牵强附会望文生义 象文生义 以讹传讹 ↔丝毫不爽


【典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 (wei) 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今译】 楚国有人夜晚给燕国的相国写信,因烛火不明,他对拿烛的人说:“举烛。”因而在信上误写“举烛”二字。燕相得信后恍然有所悟,解释说:“举烛,即言追求开明,政治追求开明,即要选贤任能。”燕相将此意报告燕王,燕王大喜, 并按燕相的建议去做, 于是国家大治。燕国虽然大治,但这并非书信本意。现在治学的人,许多也与此相类。

【释义】 后以此典指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典形】 举烛、燕君书误、燕说、燕郢、郢书。

【示例】

〔举烛〕 清·黄遵宪《杂感》:“多岐道益忘,举烛乃笔误。”

〔燕君书误〕 北周·庾信《对烛赋》:“楚人缨脱尽,燕君书误多。”

〔燕说〕宋·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之二:“谈经用燕说,束弃诸儒传。”

〔燕郢〕 宋·韩希孟《书衣帛诗》:“不意风马牛,复及此燕郢。”

〔郢书〕 清·黄遵宪《杂感》:“燕相说郢书,越人戴章甫。”


【词语郢书燕说】  成语:郢书燕说汉语词典:郢书燕说

猜你喜欢

  • 望之俨然

    俨然:庄严貌。 看上去态度很庄重。 形容人仪态端庄,神情严肃。语出《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帝容止可观,望之俨然

  • 入羊中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左慈字元放,庐江人。有神通。”曾当众从盘中钓出鲈鱼,一瞬间从千里外取来生姜。后被曹操追捕,“遂走入羊群。公知不可得,乃令就羊中告之曰:‘曹公不复相杀,本试君术耳。今既验,但欲

  • 蔡泽年寿

    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战国燕人蔡泽,请唐举相面,“唐举孰视而笑曰:‘先生曷鼻(鼻如蝎虫),巨肩,魋颜(额头突出),蹙齃(紧皱眉头),膝挛。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泽知唐举戏之,乃曰:‘

  • 纸虎

    《水浒传》二五回:“急上场时,便没些用,见个纸虎,也吓一交。”后因用“纸虎”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宁调元《癸丑狱中作》诗之二:“烂羊满地都如梦,纸虎横空任暂狂。”【词语纸虎】   

  • 千金一字

    同“一字千金”。清钱谦益《丙申春就医秦淮作绝句三十首》:“河岳英灵运未徂,千金一字见吾徒。”

  • 蜡凤戏

    《南史.王僧虔传》:“僧虔,僧绰弟也。父昙首与兄弟集会子孙,任其戏。……僧绰採蜡烛珠为凤凰,僧达夺取打坏,亦复不惜。……或云僧虔探烛珠为凤凰,弘(为僧虔之伯父)称其长者云。”《南齐书.王僧虔传》作“弘

  • 黔娄衾

    同“黔娄被”。唐皮日休《七爱诗.元鲁山》:“既卧黔娄衾,空立陈寔碑。”【词语黔娄衾】   汉语大词典:黔娄衾

  • 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认为,几个人在一起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师法的思想言行。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习他的长处;而对一些不好的东西,则要设法改正。

  • 息影

    《庄子.渔父》:“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后因以“息影”指归隐。唐白居易《重题香炉峰下草堂东壁》诗:“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久劳生。”徐迟《牡丹》四:“他在天津租界上息影三年多,又出现在武汉。

  • 步步金莲

    源见“金莲步”。形容女子步态娇美。元白朴《沁园春.保宁佛殿即凤凰台太白留题在焉》词:“步步金莲,朝朝琼树,宫殿吴时花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