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燕巢于幕”。比喻因其处境而极易受灾害的人。明刘基《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并列 比喻处境危险非常容易遭殃的人
源见“藏舟去壑”。比喻事物不断变化,不可固守。常用以哀悼死者。唐岑参《西河太守杜公挽歌》之一:“蒙叟悲藏壑,殷宗惜济川。”
源见“玉斧修月”。咏圆月。宋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词:“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同“玉堂客”。宋苏轼《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诗:“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清查慎行《舟过三水邑宰徐君来晤口占赠之》:“谁知花县宰,旧是玉堂仙。”【词语玉堂仙】 汉语大词典
同“山公醉酒”。唐张谓《春园家宴》诗:“山简醉来歌一曲,参差笑杀郢中儿。”宋苏轼《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韵》:“高会日陪山简醉,狂言屡发次公醒。”【词语山简醉】 汉语大词典:山简醉
《楚辞.渔父》:“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将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东汉.王逸注:“振衣,去尘秽也。”战国楚
源见“马愿如羊”。形容官吏从政清廉。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有马如羊,不以入厩;有金如粟,不以入怀。”
原指做学问,工夫精到,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则泛指得心应手,顺利无碍。亦用以讽刺办事圆滑。孟子说,君子沿着正确的路子研探学问,目的就是要使自己自觉地得到学问。自己自觉地求得的学问,就能心安理得地坚
源见“衡石量书”。喻指勤于政事。《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若夫日用阒寂,虽无取于锱铢;岁功宏达,谅有寄于衡石。”【词语衡石】 汉语大词典:衡石
源见“班荆道故”。指伍举、声子相遇话旧事。清钱谦益《咸子诗序》:“少壮为诸生时,流观经史,每及椒举之班荆、绕朝之赠策、荆 高 燕市之饮泣、孙 刘狼石之坐语、越石《扶风》之歌、步兵 广武之叹,辄为引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