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易.乾传》九五“疏”:“蚕吐丝而商弦绝,铜山崩而洛钟应。”(见《佩文韵府》卷八四“洛钟应”下引)

世说新语.文学》“殷(殷仲堪)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上文殷问远公《易》何以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故殷又发此问)?”梁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曰:“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太史,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的官吏。待诏,也是官名,原为应伺召对之意,汉代征士优异者待诏金马门。后遂用为官名)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袤,音máo,纵长,也指横长;延袤,绵延连续)二十馀里。”

铜山崩洛钟应,实际上是山崩地震而产生的共振共鸣。后根据上述传说记载,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事件相互影响,彼此呼应。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皆异之。以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


其他 比喻重大事件互相影响,或同类的集团或个人互相应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汉书·东方朔传》云,武帝时,未央宫前钟无故自鸣三日,召问朔,朔曰:“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三日后,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崩,不读作pēng。△多用以表示事件间的因果关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风马牛不相及


【词语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成语: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汉语词典: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猜你喜欢

  •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讼( ㄙㄨㄥˋ sòng ):诉讼。 审理诉讼,我也和其他办案人员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诉讼。 古代儒家主张施行德教,完全消灭民事纠纷。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 出关周史

    源见“紫气东来”。指弃官出关、西赴流沙隐遁的老子。借指弃官归隐。周史,周代的史官,老子曾为周之守藏史、柱下史,故称。宋刘克庄《水龙吟.丙辰生日》:“做取出关周史,莫做他、下山园 绮。”

  • 郑牛识字

    唐白居易《双鹦鹉》诗:“郑牛识字吾常叹,丁鹤能歌尔亦知。”自注:“谚云:郑玄家牛触墙成八字。”后遂以“郑牛识字”谓郑玄学识渊博以致家畜都能识字。形容家风儒雅,影响深远。【典源】 唐·白居易《双鹦鹉》诗

  • 大风词

    同“大风歌”。唐 林宽《歌风台》诗:“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词语大风词】   汉语大词典:大风词

  • 易牙蒸子

    易牙是春秋时齐桓公的宠臣,善于调味,传说他曾杀了儿子蒸好后给齐桓公吃。《孟子.告子上》:“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韩非子.二柄》:“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史记.齐大公世家》:“管仲病,桓

  • 穿凿

    本指于不可通处开穴凿孔,使之可通,引申而为牵强附会,任意把不可通的道理解说为可通。《汉书.王吉传》“其欲治者,不知所繇,以意穿凿。”繇:由。《论衡.奇怪》:“儒生穿凿,因造禹契逆生之说。”【词语穿凿】

  • 八彩眉

    同“八眉”。前蜀贯休《古镜词上刘侍郎》诗:“不是十二面,不是百炼金。若非八彩眉,不可辄照临。”【词语八彩眉】   汉语大词典:八彩眉

  • 麒麟阁

    源见“图像麒麟”。功臣彰名享誉之处,常借指报国立功。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志在麒麟阁,无心云母屏。”【词语麒麟阁】  成语:麒麟阁汉语大词典:麒麟阁

  • 子桓虚坐

    《三国志.吴书.虞翻传》:“权怅然不平”裴松之注引《吴书》:“后权与魏和,欲遣禁归北,翻复谏曰:‘禁败数万众,身为降虏,又不能死(魏将于禁被关羽俘获,孙权破关羽,得于禁)。北习军政,得禁必不如所规。还

  • 以德报怨

    原作“以德为怨”意为对人施恩处理不好反而结怨。后指以恩德或好处施于与己有结怨的人。公元前645年九月,秦晋两国战于韩原,晋惠公战败被擒。十月,晋国以阴饴甥为使与秦签订和约。秦穆公问阴饴甥:“对于签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