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雀儿参政

雀儿参政

此典为金哀宗时,参知政事合周行文将“而”写作“儿”事。合周,即完颜合周,是金宗室,一名永锡。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年)任元帅左监军兼知真定府事。时蒙古军进军中都,合周奉命往援,溃逃而归,中都失守。金宣宗削除其官职爵位,受刑80杖。不久,重被起用。贞祐四年(1216年)任御史大夫,权尚书右丞,领兵赴陕西拒蒙古军。合周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滞留数日后才到达京兆(今陕西西安),但此时蒙古军已到而合周又避兵不战,遂使潼关失守,蒙古军直抵汴京(今河南开封)城郊。合周按军法论罪应当斩首。皇族约百余人为他上书求情。宣宗说:“过去合周救中都,还没到达救援地就溃逃了,以至使宗庙山陵蒙辱。按他的罪过当斩,但我特别宽大处理,饶他一命,不久又让他复职。现在让他领兵镇守陕西,又犯了过去失援中都的错误,为国家大法所不容,我岂敢徇私呢?”于兴定元年(1217年),被免死除名。三年,重被起用。哀宗正大四年(1227年)奉使与蒙古议和。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汴京被蒙古军包围,他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建议朝廷在京城括粟,增收米税,可得百余万石,并与左丞李蹊总管这件事,对京城百姓大肆搜刮。合周好作诗,词语粗俗,常被人引为笑料。这次括粟,他又亲自起草榜文,其中有“雀无翅儿不飞,蛇无头儿不行”等语,将“而”写作“儿”,下面的属吏明知错了也不敢改动就张贴出去,京城的人就称合周为“雀儿参政”。以后常用此典形容那些身居高位而为庸才的人。

【出典】:

金史》卷114《斜卯爱实传附合周传》2516-2517页:“合周者一名永锡。贞祐中,为元帅左监军,失援中都,宣宗削除官爵,杖之八十。已而复用。四年,以御史大夫,权尚书右丞,总兵陕西。合周留渑(miǎn免)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数日,进及京兆(今陕西西安),而大兵已至。合周竟不出兵,遂失潼关。有司以敌至不出兵当斩,诸皇族百余人上章救之,上曰:‘向合周救中都,未至而军溃,使宗庙山陵失守,罪当诛,朕特宽贷以全其命。寻复重职,今镇陕西,所犯乃尔,国家大法岂敢私耶。,遂再夺爵,免死除名。至是,为参知政事。性好作诗词,语鄙俚,人采其语以为戏笑。因自草《括粟榜文》,有‘雀无翅儿不飞,蛇无头儿不行’等语,以‘而’作‘儿’,掾(yuàn院)史(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知之不敢易也。京城目之曰‘雀儿参政’。哀宗用而不悟,竟致败事”


主谓 比喻无才华的人参政当官。语出《金史·斜卯爱实传》“合周者,一名永锡,为参知政事。性好作诗,词语鄙俚,人采其语以为戏笑,因自草括栗榜文,有‘雀无翅儿不飞,蛇无头儿不行’等语,以而作儿,掾史知之,不改易也。京师目之曰‘雀儿参政’”。△贬义。用来讽刺附庸风雅的政客。


猜你喜欢

  • 言宴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后以“言宴”谓言谈说笑,谈笑欢乐。《三国志.杨戏传》“濬至太常,封侯”裴松之注引三国 蜀陈术《益都耆旧传杂记》:“县长蜀郡 成都 张君无子,数命功曹呼其子省弄

  • 西江救涸辙

    源见“涸辙之鲋”。谓远水不解近渴,无济于事。明唐顺之《与洪方州主事》:“此事须速,不然则挽西江救涸辙也。”

  • 封绵

    源见“绵上隐”。指晋文公于介之推死后封以绵上之田。宋葛胜仲《临江仙.席上和呈中散兄及吴令》词:“春风寒食夜,遗恨在封绵。”【词语封绵】   汉语大词典:封绵

  • 陆通歌凤

    源见“接舆歌凤”。指隐者劝戒贤士避世隐居。唐元稹《放言》诗之四:“宁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典源】《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

  • 居大不易

    源见“长安居大不易”。谓在大都市中生活困难。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我虽不惮荒凉,但若购买食物,须奔波数里,则亦居大不易耳。”连动 在大城市里居住生活,很不容易。《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我虽不

  • 女娲石

    源见“女娲补天”。指补天之石。宋梅尧臣《苦雨》诗:“洒尽天汉流,蒸烂女娲石。”亦指异彩之石。《太平御览》卷五二引南朝 宋王歆之《南康记》:“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彩绘,峨峨秀上,切霄邻景,名为女娲石。”

  • 巴蛇吞象

    源见“蛇吞象”。形容恶魔贪婪狠毒。明屠隆《昙花记.群魔历试》:“看巴蛇吞象能,锯为牙骨若陵,腥风毒雾弥苍岭。”见“人心不足蛇吞象”。【词语巴蛇吞象】  成语:巴蛇吞象汉语大词典:巴蛇吞象

  • 梅鹤家庭

    源见“梅妻鹤子”。指清高脱俗的隐士生活。丁以布《题和靖祠壁示不识》诗:“先生别是钟情者,梅鹤家庭不染尘。”

  • 陶潜米

    源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指微薄的官俸。宋王禹偁《惠山寺留题》诗:“好抛此日陶潜米,学煮当年陆羽茶。”

  • 挂冕

    同“挂冠”。北齐祖鸿勋《与杨休之书》:“东都有挂冕之臣,南国见捐情之士。”《春在堂随笔》卷二引《唐开成五年往生碑》:“遗民挂冕,康乐投簪,史氏称之,其风不泯。”【词语挂冕】   汉语大词典:挂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