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原是战国时期以老子为代表的一种复古思想。后则泛指彼此互不通声气。老子认为,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徙;虽有船和车,没有必要乘坐它;虽有武器装备,没有地方陈列它。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习惯,邻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犬吠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不相往来。

【出典】:

《老子》80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其他 鸡狗的叫声都能听到,而双方一辈子到死也没有互相交往。比喻人或单位之间互不通信息和交流的情况。语本《老子》80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相,不读作xiàng。△用于社会交往方面。→各不相谋 ↔此唱彼和


【词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成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汉语词典: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猜你喜欢

  • 冠斗南

    源见“北斗以南一人”。称美人品德高尚,为人景仰。元耶律楚材《请倪公》诗:“倪公本是我同参,道价峥嵘冠斗南。”

  • 金试步

    同“金莲步”。宋丁谓《再赋》诗:“枉将金试步,千古怨东昏。”

  • 攀车卧辙

    《文选》卷五九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唐李善注引《东观汉记》:“秦彭字国平,为开阳城门侯,后拜颍川太守,老弱攀车,啼号填道。”(按,今《四部备要》所录《东观汉记.秦彭传》则仅说“老弱啼号满道”,未有“

  • 叔子残碑

    源见“堕泪碑”。即羊祜碑。宋刘仙伦《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词:“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叔子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

  • 燕可伐欤?曰可

    燕( ㄧㄢ yān ):古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 燕国可以讨伐吗?回答是青定的。 后泛指条件成熟,可以对敌国开战。语出《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

  • 一枝梅

    汉.刘向《说苑.奉使》:“越使诸发执一枝梅遗梁王,梁王之臣曰韩子,顾谓左右曰:‘恶有以一枝梅以遗列国之君者乎!请为二三子惭之。’……梁王闻之,被衣出以见诸发,乃逐韩子。”战国时,越国大夫诸发奉命出使到

  • 翁子妻

    源见“买臣采樵”。指嫌弃夫家贫困的妇人。明高启《暮归》诗:“富贵固有日,我志焉能迷。笑向细君道,勿为翁子妻。”

  • 卿月

    《书.洪范》:“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孔传:“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别。”后以“卿月”称美月亮。唐岑参《西河太守杜公挽歌》:“惟馀卿月在,留向杜陵悬。”亦借指百官。唐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赴

  • 不问青红皂白

    谓不辨是非,不问情由。《老残游记续集》第四回: “不问青红皂白,举起鞭子就打。”参见:○不分皂白见“不分皂白”。《老残游记·续集》4回:“~,举起鞭子就打。”【词语不问青红皂白】  成语:不问青红皂白

  • 狡焉思肆

    源见“狡焉思启”。谓妄图以狡诈逞其阴谋。晋潘岳《关中诗》:“蠢尔戎 狄,狡焉思肆。”见“狡焉思启”。晋·潘岳《关中诗》:“蠢尔戎狄,~。”【词语狡焉思肆】  成语:狡焉思肆汉语大词典:狡焉思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