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鸡犬飞升

鸡犬飞升

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讽喻小人仗势发迹。清黄遵宪《游箱根》诗之四:“鸡犬亦飞升,熊鱼得所欲。”


【典源】 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此言仙药有余,犬鸡食之,,并随王而升天也。”晋·葛洪《神仙传·刘安》:“汉淮南王刘安,汉高帝之孙也。……独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兼占侯方术。养士数千人,皆天下俊士。”“于是乃有八公诣门,皆须眉皓白。……八公谓安曰:‘可以去矣! 此乃是天之发遣王,王若无此事,日复一日,未能去世也。’八公使安登山大祭、埋金地中,即白日升天。八公与所踏山上石,皆陷成迹,至今人马迹犹存。”“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故鸡鸣天上,犬吠云中也。”

【今译】 汉淮南王刘安好道术,虽然是一位诸侯,但亲身礼敬道人方士。他的门下常常有方士几千人,后来有八位方士称为八公,来见刘安,传授他道术,使刘安得白日全家升天。炼丹药的器皿放在庭院里,被鸡犬啄舐,鸡犬也都升天,鸡在天上鸣,犬在云中吠。【释义】 后以此典指得道飞升; 或用以形容人间胜境; 也用以指攀附权贵而得以升迁。

【典形】 拔宅向青霄、飞鸡犬、淮南鸡、淮南犬、淮王鸡犬、淮王宅、鸡犬飞升、鸡犬偷仙药、鸡犬云中、刘安鸡、刘安升、犬吠白云、仙鸡、仙家鸡犬、云中鸡犬、淮王旧鸡犬、淮南鸡犬、残药沾鸡犬、拔宅淮王、鸡鸣天边、鸡犬登仙、鸡犬神仙、鸡犬刘安、鸡犬云间、鸡入白云、犬影入云、云间鸡犬、淮南举、舐药鼎、问鸡犬、刘安宅。

【示例】

〔拔宅向青霄〕元·冯子振《鹦鹉曲·拔宅冲升图》:“想云霄犬吠鸡鸣,拔宅向青霄去。”

〔飞鸡犬〕 明·徐渭《八仙台次韵》:“能令大药飞鸡犬,欲傍中央剪草莱。”

〔淮南鸡〕 唐·李商隐《井泥四十韵》:“淮南鸡舐药,翻向云中飞。”

〔淮南犬〕 清·王夫之《广落花诗》:“云中任逐淮南犬,腐草宁归浈峡猿。”

〔淮王鸡犬〕 清·王摅《赠临江李述斋太守》:“功成全家上升去,淮王鸡犬咸登仙。”

〔鸡犬飞升〕 清·黄遵宪 《游箱根》:“鸡犬亦飞升,熊鱼各得欲。”

〔鸡犬偷仙药〕 唐·钱起《过王舍人宅》:“鸡犬偷仙药,儿童受道书。”

〔鸡犬云中〕 元·宋远《意难忘》:“鸡犬云中,笑种桃道士,虚费春风。”

〔刘安鸡〕 明·袁宏道《悲哉行》:“朝牧老君龙,暮守刘安鸡。”

〔刘安升〕 清·黄景仁《夹石》:“人言刘安升,于此去飘忽。”

〔犬吠白云〕 唐·杜甫《滕王亭子》之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仙鸡〕 明·汤显祖《紫萧记》:“愿逐淮王之仙鸡,备彭公之采女。”

〔仙家鸡犬〕 元·杨维桢《雨后云林图》:“便须借榻云林馆,卧听仙家鸡犬声。”

〔云中鸡犬〕 唐·罗隐《广陵开元寺阁上作》:“云中鸡犬刘安迹,月里笙歌炀帝归。”


猜你喜欢

  • 毛生捧檄心

    源见“毛义捧檄”。指出仕取俸孝亲之心。明吴廷翰《送陈邦直教临海》诗:“韦氏传经业,毛生捧檄心。”

  • 一败涂地

    指刘邦在家乡对起义之民众说:如果选择领导将官不当,就会一旦失败,肝脑涂地,不好挽救。后以此典比喻失败惨重,不可收拾。刘邦(前256——前195年),字季,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曾任泗水亭(今江苏沛县

  • 津难问

    源见“沮溺耦”。指问津而遭嘲。宋梅尧臣《表臣以阻水见勉次其韵》:“野叟津难问,贤人酒不空。”

  • 断臂

    《新五代史.杂传第四十二》:“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其人而不得见也。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

  •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见〔人无害虎心,虎无伤人意〕。其他 人没有伤害老虎的心,但老虎却有伤害人的意。比喻防人之心不能没有。元·无名氏《连环计》4折:“你有心,他无意。~。”△多指社会的复杂情况。→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

  • 弟子三千

    弟子:门徒;学生。此典指孔子大约有门徒三千多人。后以此典比喻老师教学有方,门徒众多;或形容尊敬有学问之老师,自己愿作学生受教。 当时,孔子用诗、书、礼、乐之内容作为教材教学,前来学习的学生大概有三千多

  • 兔丝燕麦

    《魏书.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资治通鉴.梁纪.天监十五年》“兔丝燕麦”胡三省注:“言兔丝有丝之名而不可以织,燕麦有麦之名而不可以食。古歌曰:‘田中

  • 绿野风烟

    源见“绿野堂”。指别墅的风光。宋辛弃疾《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岁》词:“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 三鳣表服

    源见“三鳣集”。谓登公卿高位。南朝梁简文帝《司徒始兴忠武王诔》:“三鳣表服,二鹿随轮。”

  • 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貉( ㄏㄜˊ hé ):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 古人和今人如同一个山丘上的貉子。 比喻都是同类,没有差别。语出《汉书.杨敞传.附子恽》:“古与今如一丘之貉。”颜师古注:“言其同类也。貉,兽名,似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