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鹬(yù),一种水鸟。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比喻双方争战,两败俱伤,而使第三者坐享其成,因而得利。战国时期,赵惠文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对赵王说,我这次从燕国来,路过易水时,见到一个河蚌张开壳,在河滩上晒太阳。刚好一个鹬鸟飞下来,伸出嘴就啄食蚌肉。河蚌合起壳来夹住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了。河蚌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有死鹬了。它们互不相让,但谁也战胜不了谁。正在这时,渔人走过,把它们一起抓住了。现在赵国将要伐燕,燕、赵两国长期相持不下,我恐怕秦国要坐享渔人之利了,希望大王您慎重地加以考虑。赵王觉得苏代讲得有道理,于是就决定停止攻打燕国。

【出典】: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例句】:

元曲选》失名《气英布》:“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这正叫做“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词语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汉语词典: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猜你喜欢

  • 鳞萃比栉

    犹鳞次栉比。夏仁虎《旧京琐记.城厢》:“前门左右旧有东西荷包巷,顾绣荷包诸肆,鳞萃比栉,朝流士女日往游观,巷外车马日甚。”见“栉比鳞次”。夏仁虎《旧京琐记·城厢》:“前门左右旧有东西荷包巷,顾绣荷包诸

  • 燕颔虎颈,飞而食肉

    颔( ㄏㄢˋ hàn ):下巴颏。 形容相貌威武,旧时认为是大贵之相。语出《后汉书.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明.李清《檮杌闲评》二〇回:“小山道:

  •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礼记.大学》:“曾子曰:‘十目所见,十手所指,其严乎’!”意谓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总有许多人监视着,不可不谨慎。亦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往往要受别人的监督,做了坏事,也绝对不能遮人耳目,隐瞒下去。宋《二

  • 章台路

    源见“走马章台”。借指京城游冶之处。宋欧阳修《蝶恋花》词:“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宋贺铸《簇水近》词:“十二青楼,下指灯火章台路。”

  • 蒲梢骑

    汉代司马迁《史记.乐书》:“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汉武帝派兵伐大宛,得到一匹宝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名曰

  • 不二价

    源见“韩康卖药”。谓老少无欺,医德高尚。明袁宏道《赠李医者》诗:“君非韩伯休,胡乃不二价?”【词语不二价】   汉语大词典:不二价

  • 燕相举贤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 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必然荒废。 意谓礼乐不可长期不演习。语出《论语.阳货》:“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晋书.戴若思传.附弟邈》:“霸主有旰食之优

  • 一锸随身

    源见“刘伶好酒”。形容纵酒放达。宋陆游《纵游》诗:“百钱挂杖无时醉,一锸随身到处埋。”

  • 槐根梦

    同“槐安梦”。元乔吉《殿前欢.里西瑛号懒云窝自叙有作奉和》曲:“槐根梦觉兴亡破,依旧南柯。”【词语槐根梦】   汉语大词典:槐根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