㴔滩镇
即今河南邓州市东三十六里汲滩镇。 《清一统志·南阳府三》: 㴔滩镇 “西枕湍河, 当襄、 陕之冲”。
在河南省邓州市东部。面积22.8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㴔滩,人口1460。地处湍河与赵河交汇处,水流湍急,形成急流险滩,故村名急滩。明时商人忌讳“急”字,改称㴔滩。为邓州古镇之一。1961年为白牛区㴔滩公社,1984年属元庄乡,198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烟叶、棉花、花生等。有塑料、密封材料、水泥预制、砖瓦、面粉、榨油等厂。有邓㴔、镇新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山陕会馆。
即今河南邓州市东三十六里汲滩镇。 《清一统志·南阳府三》: 㴔滩镇 “西枕湍河, 当襄、 陕之冲”。
在河南省邓州市东部。面积22.8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㴔滩,人口1460。地处湍河与赵河交汇处,水流湍急,形成急流险滩,故村名急滩。明时商人忌讳“急”字,改称㴔滩。为邓州古镇之一。1961年为白牛区㴔滩公社,1984年属元庄乡,198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烟叶、棉花、花生等。有塑料、密封材料、水泥预制、砖瓦、面粉、榨油等厂。有邓㴔、镇新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山陕会馆。
即琅峤。今台湾省本岛南部恒春半岛。《明史·鸡笼传》: “其地北自鸡笼,南至浪峤,可一千余里。”即“琅”。
三国吴置,属交趾郡。治所在今越南广宁省先安县附近。西晋武帝时改为海平县。古县名。三国吴置,治今越南广宁省先安附近。属交趾郡。西晋改名海平县。
在今陕西永寿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54永寿县: 莫营关 “在县西南。后魏所置,为扼险之所”。北魏置,即今陕西省永寿县监军镇西北穆陵关。
唐置,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后废。
在今广东南雄县北十五里珠玑镇珠矶村。初名敬宗巷,唐宝历间改称珠玑巷。南宋末因兵祸,原住居民三次南迁珠江三角洲一带,故被视为珠江三角洲居民祖居。南门旁有元代实心古塔一座,塔下基座刻有“至正庚寅孟冬” 年
隋开皇十年 (590) 改中宿县置,属广州。治所在今广东清新县西北河洞堡。大业初属南海郡。唐武德六年 (623) 废。古县名。隋开皇中以中宿县改置,治今广东省清远市西北河洞堡。属南海郡。唐武德六年(6
一名影珠山。在今湖南长沙县东北。《清一统志·长沙府》: 影珠山 “在长沙县东北七十五里。……亦名易公山。为元易公得道处”。即“影珠山”。
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南沙溪。清光绪《合州志》卷4:沙溪庙“距城三十里”。
即今安徽绩溪县东扬之水的别名。《方舆纪要》 卷28绩溪县: 绩溪 “在城东,其源亦来自扬溪。下流二十余里,乳溪水东注之。又五里,徽溪水南注之。至临溪,会县南诸水,入歙县界。离而复合,交流如绩,县因以名
即今琉球群岛。《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黄龙二年(230),“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但得夷洲数千人还”。即今台湾省本岛。自汉至南朝见有此称。隋时改称“流求”。《后汉书·东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