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溪
即今福建德化县南汀溪。源出县西南芹山,东北流,在县南汇入浐溪。《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德化县:丁溪“在县南。……相传溪本南流,不与浐会。宋元符中,大雷雨,水流回转,纵横若丁字,因名”。
即今福建德化县南汀溪。源出县西南芹山,东北流,在县南汇入浐溪。《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德化县:丁溪“在县南。……相传溪本南流,不与浐会。宋元符中,大雷雨,水流回转,纵横若丁字,因名”。
南齐改义阳郡置,为司州治。治所在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北魏正始元年(504)改为义阳郡,为郢州治。梁为司州治。东魏武定七年(549)改为义阳郡。
即今西藏拉孜县东北拉孜。清松筠 《西招纪行诗》 注: “拉孜地名,在彭错岭、甲错山中间。”
清置,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南大虎山镇。《清一统志·锦州府二》:小黑山堡“东十里有大黑山堡,俱周二里余”。
在今甘肃甘谷县北五里。《续汉书·郡国志》: 汉阳郡冀县有缇群山。宣统 《甘肃新通志》 卷6: 缇群山 “平峦叠翠,势若旗鼓。昔汉通西域,以缇骑三千憩此”。
在今广东中山市东北小隐村。有水经此东北流,出横门入海。清有把总驻防。
清雍正三年 (1725)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共和县及青海湖南岸石乃亥一带。《清史稿·地理志》 南左翼后旗: “牧地在大通河南岸,青海正北。东至吉噶素台鄂兰布拉克,南至和洛海,西至布都克图乌兰和硕,
①即今吉林白山市东北三岔子镇。清末置巡检于此。梅辑铁路有支线(浑三支线)至此。②在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东北。清张凤台《长白征存录》卷3:“三岔子地方,此地系二十道与二十一二道等沟交尾之所。日俄战时,
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北海中。《明史·河渠四》: “自福山之罘岛至登州城北新海口沙门等岛,西历桑岛、 㟂屺岛。” 即此。 《清一统志·登州府》:桑岛 “其中多山桑,有石田可耕”。
北宋置,属衡阳县。即今湖南衡南县东泉溪镇。(1)古镇名。北宋时置,即今湖南省衡阳市东泉溪市。(2)今镇名。(1)在浙江省武义县东北部。面积87.2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泉溪,人口2210。以
即今广西凌云县治。明洪武六年(1373)泗城州移治于此。清乾隆三年(1738)置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