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营镇
即今河南新乡县西南三十六里七里营镇。民国《新乡县续志》卷1:县西有七里营。
在河南省新乡县西南部。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7.7万。镇人民政府驻七里营,人口1万。古称七里寨,因南、北距黄河渡口、小冀镇各七里,故名。1955年设七里营中心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置镇。盛产优质小麦和棉花。有造纸、化工、磷肥、水泥预制等厂。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经此。有1958年8月6日毛泽东视察七里营纪念馆、辽大将萧银宗饮马坑遗址等。
即今河南新乡县西南三十六里七里营镇。民国《新乡县续志》卷1:县西有七里营。
在河南省新乡县西南部。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7.7万。镇人民政府驻七里营,人口1万。古称七里寨,因南、北距黄河渡口、小冀镇各七里,故名。1955年设七里营中心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置镇。盛产优质小麦和棉花。有造纸、化工、磷肥、水泥预制等厂。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经此。有1958年8月6日毛泽东视察七里营纪念馆、辽大将萧银宗饮马坑遗址等。
在今宁夏灵武县南。《新唐书·代宗纪》:大历八年(773),“吐蕃寇灵州,郭子仪败之于七级渠”。《宋史·刘昌祚传》:元丰四年(1081),泾原副都总管刘昌祚从环庆高遵裕西征,薄围灵州, “遵裕围城十八日
一名昌涧。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唐李贺居昌谷,有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及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诗。《明史·地理志》 称为刀辕川。又称昌涧。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谷水源出渑池东,南流经洛宁、宜阳入洛。唐李
在今广西桂林市东十五里。《明一统志》 卷83桂林府: 湖塘 “上下两塘相通,阔百余亩,深十余丈。冬夏不涸,灌溉甚广”。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距今六千年左右。1953—1957年,经过五次发掘出土房屋遗迹四十五座,圈栏两座,储藏窖穴二百多个,陶窑遗址六座,墓葬二百
①西周、春秋初楚国都城,在今湖北秭归县东南。《世本》:“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史记·楚世家》:周成王时,“封熊绎于楚蛮,……居丹阳”。徐广以为“在南郡枝江县(今湖北枝江县东北)。《通典》以为在秭
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置,属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五十里广福镇 (旧名铜山寺)。《新唐书· 地理志》 梓州铜山县: “南可象山,西北私镕山,皆产铜,贞观二十三年置铸钱官。”上元三年 (67
在今江西大余县南。《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大庾县:大沙河在“府南十里。源出大庾岭麓,东北流,经东山麓入章江。《志》云,章水自府西石陂头而南,横城南驿使门外五板桥边,合大小沙河、五板水,下东山麓,如萦带
亦名天隳山。在今四川成都市北三十里。明曹学㻇《蜀中名胜记》卷3:“扬雄《蜀记》以杜宇自天而降,号曰天隳。及玄宗幸蜀返跸之后,土人呼曰天回,今谓之天回镇也。”
唐个失蜜国都城。在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新唐书·西域传》: 个失蜜国 “王治拨逻勿逻布逻城,西濒弥那悉多大河”。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3: 迦湿弥罗国 “国大都城西临大河,南北十二三里,东西四五里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中庆路。治所即今云南宜良县。清康熙 《新修宜良县志》: “宜之为言,善也; 良,易直也。” 民国 《宜良县志》: “纪良,山名,在城西北十里,州因山名焉。” 至元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