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陂
在今江苏扬州市附近。《方舆胜览》卷44扬州:三十六陂“在江都县”。宋王安石《题西太乙宫壁》诗:“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相见江南。”
在今江苏扬州市附近。《方舆胜览》卷44扬州:三十六陂“在江都县”。宋王安石《题西太乙宫壁》诗:“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相见江南。”
亦作昌化州。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甘洛县境。北宋以后废。
后金天聪八年(1634)以阿鲁科尔沁部置左、右翼二旗,崇德元年(1636)合并为阿鲁科尔沁旗,属内蒙古昭乌达盟。札萨克驻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坤都镇西翁根毛都。伪满时移治坤都镇。1946年迁今治天山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罗州置,治竹山县(今湖北竹山县)。大业初省。唐武德元年 (618) 分迁州复置房州,仍治竹山县 (今湖北竹山县)。贞观十年 (636) 徙治房陵县 (今房县)。辖境相当今湖
北宋置,属临桂县。在今广西鹿寨县北。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北。北宋属临桂县。
唐武德六年(623)置,属龙州。治所在今陕西清涧县境。贞观二年(628)废。
春秋蔡邑。后为国都。在今河南新蔡县。《汉书·地理志》 新蔡: “蔡平侯自蔡徙此。” 秦置新蔡县。古邑名。春秋蔡邑。即今河南省新蔡县。平侯自蔡迁此,故名。《左传》昭公十三年(前529年):楚平王即位,既
即今湖北竹山县西南之官渡河。《清一统志·郧阳府》:羊肠河“在竹山县西南,北流入堵水”。
即今湖南宜章县西南黄沙镇。《方舆纪要》卷82宜章县 “白沙镇” 条下: “又县西南九十里为黄沙堡,俱洪武二十七年置。”
在今四川安县西。《清一统志·绵州》:茶坪河 “在安县西。《旧志》: 源出县西北千佛山,东南流七十里至县西南合苏包河,又东南二十里入绵州界,至州南合涪江”。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阿荣旗北之格尼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诺敏河” 条: “特尼河在布特哈西北四百四十里。……流会诺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