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口堡
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四十里三岔口村。《方舆纪要》卷18龙门卫:三岔口堡“东北抵赤城,南通雕鹗,西达卫城,为行旅三岐之路,因名。本民堡,嘉靖二十八年始议筑城,置戍”。
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四十里三岔口村。《方舆纪要》卷18龙门卫:三岔口堡“东北抵赤城,南通雕鹗,西达卫城,为行旅三岐之路,因名。本民堡,嘉靖二十八年始议筑城,置戍”。
在今江西定南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定南县:五虎岩“在县城(今老城镇)东南,接和平县界。《志》云,县城南隔河不一里,以山顶分水为界,即和平县境,为江、广分界处”。
①西汉置,属胶东国。治所在今山东昌邑市东南十五里密城。东汉初废。安帝复置, 属北海国。西晋属北海郡。北齐徙治今山东潍坊市,为高阳郡治。隋开皇初郡废, 县属青州。十六年(596)属潍州。移下密县于今潍坊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泰县析置,隶苏北行署区。治泰州城 (今江苏泰州市)。1949年4月至1950年苏北行署区驻此。1952年改属江苏省。简称泰。在江苏省中部、新通扬运河两岸、南濒长江。面积5790平
①即春秋楚大隧、直辕、冥阨三隘道的总称。在今河南信阳县南豫、鄂界上。《左传》: 定公四年 (前506),楚史皇谓子常曰: “若司马毁吴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独克吴也。” 杜注: “城口,三隘道之总名。
即今安徽泾县东北三里象山。下临幕溪。《方舆纪要》 卷28泾县: 幙山在 “县东三里。相传左难当与铺公祐相持于此,故垒尚存。其西有两峰最高,与县西响山相对,如门户然,为县治拱卫”。
一作额里齐。即今新疆和田市。清于此置和阗办事大臣。光绪九年(1883)置和阗真隶州。1913年置和阗县。1983年置和田市。
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南。《方舆纪要》 卷11房山县: 挟河 “出县东南中浣谷,流入涿州界”。清《日下旧闻考》 卷103: “挟河在 (房山) 县东南三十里,与涿州良乡交界。发源县之青龙潭东归公村,河亦名
在今江西黎川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新城县:天堂岩在“县东南三十里。嵯峨万仞,中缘一径。上平广,可容数百人,兵乱时居民常避于此”。
即今福建连城县南朋口镇。民国 《连城县志》 卷6: “在璧州西者曰朋口。”
南朝梁大同中置,治所在齐熙郡齐熙县(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广西融水、融安、罗城等县地。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融州。南朝梁大同中置,治齐熙县(今广西融水县)。辖境约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