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溪镇

三溪镇

①明初置,属旌德县。即今安徽旌德县西北三十里三溪镇。古称三溪铺,以麟溪、玉溪、丰溪等三溪合流入于徽水为名。《明史·地理志》 旌德县:“北有三溪巡检司。”

②北宋置,属永兴县。即今湖北阳新县西五十三里三溪镇。

③北宋置,属渠江县。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四十里三溪场。

④即今四川大足县南六十里珠溪镇。清道光《大足县志》卷2:三溪场“在县南六十里”。


(1)在安徽省旌德县西北部。面积76.3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溪,人口1430。因徽河在此与麟溪、玉溪合流,故名。为县境古镇,明设巡检司。1949年设三溪镇,1958年后改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双河乡部分村并入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等。产茶叶、甘蔗、蚕茧。有榨油、机修、刀具、年糕等厂。南雄公路经此。有三溪大桥等古建筑。(2)在湖北省阳新县西部。面积148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溪口,人口 6000。以境内三溪河得名。1949年属阳新县第四区。1952年建立三溪乡,1958年属三溪公社,1984年改置镇。主产稻、棉花、苎麻等,盛产竹木。有机械、纺织、竹木加工、粮食加工等厂。咸阳公路经此。(3)在广东省乐昌市西部、武江上游。面积113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溪圩,人口约1000。因武江亦称武溪,流经镇区附近,河道弯曲呈“之”字形,登座马岭俯视,如三溪穿行于群山之中,故名三溪。1949年属乳源县四区。1951年改属乐昌县五区,1958年属坪石公社。1964年析置三溪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镇。地处坪石盆地西部,属丘陵性河谷。主产稻,并产花生、大豆、苎麻、蚕茧、红瓜子等。有柑橘、李、杨桃等水果及钨和无烟煤等矿。有农机站、船运站、建筑队等业。有公路接107国道。武江可通木船。(4)在四川省金堂县中部。面积30.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河场,人口5900。建于清光绪年间,因三条河流汇流于此,故名。1940年为三合乡,1958年为三合公社,1983年改为三溪公社,1984年复乡,1996年置镇。盛产棉花、柑橘。有榨油、罐头、自来水、砖瓦等厂。达成铁路经此。(5)在四川省武胜县东北部。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溪,人口530。因三条小溪汇于此,故名。1949年为三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置镇。产油菜籽、蚕茧、柑橘、鲜鱼。有酿酒、农机、粮食加工等厂。公路通县城。


猜你喜欢

  • 齐河县

    金大定八年(1168) 以耿济镇置,属济南府。治所在今山东齐河县东南城关。元属德州。明属济南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73年迁治晏城。在山东省西北部。属德州市。面积 1345

  • 秀延水

    即古辱水。亦名吐延水、清间水。源出今陕西子长县西北, 东流径清涧县, 至延川县入黄河。《水经·河水注》:“《山海经》曰,辱水出鸟山,……东流注入河,俗谓之秀延水。”

  • 车镇

    即今山东无棣县北三十里车镇乡。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 《舆图志》:海丰县北有车镇。

  • 碣石宫

    在今北京城西南。《史记·孟子列传》:驺衍 “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室,身亲往师之”。《正义》: “碣石宫在幽州西三十里宁台之东。”战国燕筑。在今北京市城区西。邹衍如燕,昭王筑碣

  • 大闾洋

    即今浙江温岭市东南隘顽湾。《方舆纪要》卷92台州府太平县:海“在县东南二十里, 曰大闾港,亦曰大闾洋”。

  • 浮戏山

    一名方山。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南 (汜水镇东南三十二里)。《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 浮戏之山 “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合汜水,水南出浮戏山,世谓之曰方山也。” 《元

  • 采石矶浮桥

    北宋开宝七年 (974) 建,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与和县西南横山浦之间长江上。《舆地纪胜》 卷18太平州: 采石矶浮桥 “开宝七年,王师伐江南,上遣郝守濬率丁匠,自荆南以大舰载巨竹絙,并下朗州所

  • 盐关

    亦名太平关。在今广东南雄县南城。《方舆纪要》 卷102南雄府保昌县: 盐关 “在府南城。明天顺二年,抚臣叶盛奏置,以榷盐税。成化以后,屡经修葺。《志》 云: 府南有太平桥,跨浈江上,桥之南,即盐关也”

  • 大阳江

    ①亦名清溪江。在今湖南东安县南。《元丰九域志》卷6东安县:“有大小阳江。”《清一统志·永州府一》:大阳江“源出县西舜峰万山间,亦曰阳江,奔汛东注,合众水径县城(今紫溪市镇)南,又东流四十余里入湘”。②

  • 泾江

    又名禁江。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北九十里长江北岸。《明史·太祖本纪》: 太祖二十三年 (1363),陈友谅围南昌,太祖帅舟师赴救,“次湖口,先伏兵泾江口及南湖嘴,遏友谅归路……友谅食尽,趋南湖嘴,为南湖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