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都

三都

①《左传》:定公十二年(前498),“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杜注:“三都,费、郈、成也。”

②相传古蜀国有三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广都(今四川双流县东南中和镇)、新都(今四川新都县)。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

③东汉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

④三国魏、蜀、吴三国之都。魏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蜀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称为三都。西晋左思写有《三都赋》。

⑤唐都长安,显庆二年(657)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建晋阳为北都,与长安合称“三都”。


(1)古地名。(1)《左传》定公十二年(前498年):“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杜注:“三都,费、郈、成也。”(2)东汉称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为东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为西都,宛(今河南南阳市)为南都,合称“三都”。(3)晋左思作《三都赋》,指三国魏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蜀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为“三都”。(4)《华阳国志·蜀志》:“蜀以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广都(今双流县东南中兴)、新都(即今成都市新都区)为三都。”(5)唐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古城营)为北都,与长安合称“三都”。(2)集镇名。在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部。人口 2600。明正德七年(1512年)在儋州西部置立麻都、薛馆都、曾刘都,简称三都。1930年建圩,故名三都圩。1957年设三都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设区,1986年置镇。2002年并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洋浦经济开发区组团之一。那干公路经此。(3)村名。又称街上。在福建省邵武市北部、晒口溪畔。属水北镇。人口650。明设都图,此为三都,故名。20世纪40年代曾为区苏维埃政府驻地。有瓷器、耐火材料厂。有公路南接水杉公路。


猜你喜欢

  • 都云 (雲) 军民府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都云县 (今贵州都匀市西南十七里)。明洪武十六年(1383) 改置都云安抚司。

  • 青龙堡

    在今山西吉县东南。《元史·木华黎传》:元兵 “拔晋阳义和寨,进克三清岩,入霍邑山堡……薄青龙堡”,即此。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南。《元史·木华黎传》:元兵拔晋阳义和塞,进克三清岩,入霍邑山堡,薄青龙堡,即此

  • 亭前镇

    即今湖北黄梅县东北四十里停前镇。清置巡司于此。

  • 河中堡

    明置,属宁夏卫。即今宁夏灵武县西河忠堡。旧在黄河中,后因河道变迁,与东岸相接。

  • 望海台 (臺)

    ①又名武帝台。西汉武帝时置,在今河北海兴县东近海处。《水经·淇水注》: 清河枝渎 “浮渎又东北,径汉武帝望海台,又东注于海”。《清一统志· 天津府二》 “望海台” 条引 《旧志》称: 武帝台 “在盐山

  • 遂安县

    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新定县置,属新安郡。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 (排岭镇) 西南仙居村附近。隋开皇九年 (589) 省。仁寿三年 (603) 复置,属睦州。大业初属遂安郡。唐武德四年 (621)徙

  • 大洪岭

    又名大洪山。在今安徽祁门县北。《清一统志·徽州府一》:大共山“在祁门县北五十里,与石埭县接界。大共之水出焉。亦作大洪山”。

  • 湖熟典农都尉

    三国吴改湖熟县置,属丹阳郡,主管屯田兼及民政。治所在湖熟县 (今江苏江宁县东南湖熟镇)。西晋太康元年 (280) 复为湖熟县。三国吴改湖熟县置,治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湖熟镇。西晋太康元年(280年)

  • 真番郡

    西汉元封三年 (前108) 置,治所在昭明县 (今朝鲜黄海南道信川西湖里)。一说在霅县 (今朝鲜礼成江、汉江之间)。辖境相当今朝鲜黄海北道大部分,黄海南道及京畿道北部。始元五年 (前82)废,部分辖境

  • 罗文峪关

    明置,属遵化县。为长城关隘之一。在今河北遵化市北二十里罗文峪。《方舆纪要》 卷11遵化县: 罗文峪关,“马兰峪东第十四关口”。清设把总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