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水
在今江西进贤县北。《方舆纪要》卷84南昌府进贤县:三阳水在“县北六十里。上源在县西,曰南阳、洞阳、武阳,合流经此,故曰三阳。又东北入鄱阳湖。李琯曰:进贤县之水惟以鄱阳为统会,而水之经则曰三阳”。
在今江西进贤县北。《方舆纪要》卷84南昌府进贤县:三阳水在“县北六十里。上源在县西,曰南阳、洞阳、武阳,合流经此,故曰三阳。又东北入鄱阳湖。李琯曰:进贤县之水惟以鄱阳为统会,而水之经则曰三阳”。
即今湖北洪湖市。清属沔阳州,有守备驻防。民国初属沔阳县,设县佐驻此。1952年改属洪湖县。1958年洪湖县移治于此。1987年改县为市。
即今安徽五河县北双忠庙镇。清光绪《五河县志》卷3:双忠集“在县治北二十里。大路南至县二十里,北至界碑二十里,交虹乡界”。
在今辽宁彰武县东北四大家子乡扎兰村西南五里。传清代晚期关内和尚朱温久率弟子来此雕造佛像,本欲雕千尊,但至宣统元年(1909)仅雕成一百九十八尊而终止,因名千佛山。现存雕像一百九十七尊,有武士、罗汉,分
即今浙江宁海县南白溪。《方舆纪要》卷92宁海县:上白溪在“县西南四十里。源出天台华顶峰,东北流八十里合大溪, 由双港渡东流入海”。
在今北京市门头沟西。《明一统志》 卷1顺天府: 青山岭 “在府西一百五十里,山四面高耸,中坦平,多产杉漆诸药”。
①在今福建南靖县西北,与漳平市接界。《方舆纪要》 卷99南靖县: “朝天岭在县西北百余里,山最高耸,四时云雾接天,当漳平、龙岩两县界。”②在今福建长泰县东南朝天岭下。明正统五年(1440) 置巡司于此
又名仙台山。即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十里。《清一统志·永平府一》:仙人台山“绝壁万仞,上凌霄汉,其台崇广”。
即渥洼水。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南湖乡。《元和志》卷40沙州寿昌县:“武德二年改置寿昌,因县南寿昌泽为名也。”
①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废黄河南岸。《水经·淮水注》 载: “淮水又东径广陵淮阳城南,城北临泗水,阻于二水之间。《述征记》: 淮阳太守治。自后置戍,县亦有时废兴也。” 为南北战守要地。《资治通鉴》: 南朝
唐武德三年 (620) 置,属鄜州。治所在今陕西富县西南直罗镇。《新唐书·地理志》 谓直罗县 “因古直罗城置,罗水过城下,地平直,故名”。元至元四年 (1267) 废。古县名。唐武德三年(620年)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