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栗镇

上栗镇

北宋置,属萍乡县。即今江西萍乡市北上栗镇。《清一统志·袁州府》:上栗镇“在萍乡县北七十五里。依山南北,有街市一里余”。清时有安乐巡司驻此。


在江西省上栗县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0.4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上栗市,人口 1.1 万。唐时形成聚落,以地处栗水河畔栗树林上首,故名上栗。后渐成集市,明、清时称上栗市。清乾隆年间在此设巡检司。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设栗江镇,宣统二年(1910年)设同知驻此。1950年设栗北、栗南二街道办事处,1953年复设上栗镇。1976年为萍乡市上栗区治。1997年置上栗县,为县治。产稻、甘薯等,特产优良种猪“秋江猪”,盛产竹木。所产烟花鞭炮有名,有水泥、啤酒、制鞋、印刷等厂和农贸、服装市场。万上公路、319国道经此。古迹有万寿宫、回龙古寺罗汉松。


猜你喜欢

  • 京江

    指今长江镇江市段。因镇江古名京口而得名。《资治通鉴》: 唐建中四年 (783),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发兵三千大阅于江北,韩滉“亦发舟师三千曜武于京江以应之”。胡三省注曰: “大江径京口城北,谓之京江。”

  • 风柜尾

    在今台湾澎湖县西南风柜里。清乾隆间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卷1:风柜尾澳“在厅治南二十五里,可容小艇”。连横《台湾通史·开辟纪》:明天启二年(1622),荷兰船舰至澎湖,“复于风柜尾、金龟头、嵵里白沙、渔

  • 鄤氏

    即 “蛮氏”、“戎蛮”。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东西蛮子营 (今名东、西村)。《续汉书·郡国志》新城县: “有鄤聚,古鄤氏。” 即此。即“鄤聚”。

  • 雍门

    ①战国时邑,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寰宇记》 卷15徐州彭城县: 雍门城 “在县东南五十里。按桓谭 《新论》 云: 雍门周弹琴见孟尝君。此盖其所居也”。②在今陕西咸阳市南。《汉书·外戚传》: 孝武钩弋赵

  • 阅武寨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北约八十里云雾山上。《方舆纪要》 卷90于潜县: 阅武寨 “在县 (今于潜镇) 西北五十里阅武山上。《志》 云: 山高三百丈,周四十里,吴越置寨于此,以备淮南”。

  • 文圃山

    即今福建厦门市西文圃山。层峦叠嶂,深洞长谷。有龙池岩及云岳、云峰、云泉、云峤诸胜。《舆地纪胜》卷130泉州《景物下》:文圃山“在同安县西。上有花圃蔚然,唐文士谢修尝居此”,故名。

  • 长宁山

    又名长平山、照山、峨头岭。即今四川剑阁县东南鹤龄镇与苍溪县交界处之长林山。《方舆纪要》卷68昭化县:长宁山在“县西南九十里。上平下险,其上有池,清澈不竭。宋王智于此筑城据守,后王昭因其遗址立寨,驻兵保

  • 黑龙寨

    在今山东蒙阴县东北五十五里。《方舆纪要》卷35蒙阴县: 黑龙寨 “在县东。其旁有杨家寨”。皆昔时凭险拒守处。

  • 白苹洲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南一里许苕溪中。《寰宇记》卷94乌程县:白苹洲,“洲上有鲁公颜真卿芳亭,内有梁太守柳恽诗,云:‘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因以为名”。唐顾况有《白苹洲送客》诗。今已不存。

  • 淇门

    即今河南浚县西南六十里淇门。当卫河与淇河交汇处。《旧五代史·梁书 ·太祖纪》: 唐大顺元年 (890),朱全忠 “令庞师古、霍存下淇门、卫县”。北宋置淇门镇。即今河南省滑县东南淇门。唐大顺元年(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