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都

上都

①即上京。京都的通称。东汉班固《两都赋》:“实用西迁,作我上都。”

②对陪都而言,称首都为上都。北齐以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为下都,称京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为上都。唐宝应元年(762)以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为上都,与河南府东都、凤翔府西都、江陵府南都、太原府北都合称五都。

③唐大中十三年(859),南诏王蒙世隆称帝,改东京(今云南昆明市)为上都。

④蒙古宪宗六年(1256)忽必烈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命名开平。中统元年(1260)于此即皇帝位,置开平府;四年以阙廷所在,加号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四十里上都河北岸兆奈曼苏默(昭乃门苏木)古城。明洪武元年(1368)徐达率师攻占通州(今北京市通县),元顺帝北趋上都。次年,常遇春率师出塞薄上都,顺帝北走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西岸),攻占开平(上都)。永乐初荒废。城址尚存。城垣呈正方形,每面为2200米,内有宫城、皇城和外城。


(1)唐时称长安为上都。《旧唐书·吐蕃传》:广德元年(763年)十二月,“乘舆还上都”。(2)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北、闪电河北岸。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忽必烈于桓州东、滦水北之龙冈兴建城郭宫室。中统元年(1260年)即帝位于此,称开平府。四年加号上都。自后每年春末至秋凉为皇帝避暑、处理政务的夏都,终元一代与大都并称两都。都城由宫城、皇城、外城构成,皆呈正方形。宫城在皇城中央偏北;皇城在外城东南角,多官署;外城北部为帝王苑囿,西部为官署和作坊区,东、西、南三面关厢是庶民居住区和集市贸易场所。遗址至今清晰可见。

元上都故城遗址


猜你喜欢

  • 见山亭

    在今河南汝南县城。《金史·哀宗纪》:天兴二年(1233)八月,“丁丑,上阅兵于见山亭”。《清一统志·汝宁府二》:见山亭“在府治前牙城上”。

  • 武修亭

    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水经·济水注》:“北济也。自荥泽东径荥阳卷县之武修亭南。《春秋左传》: 成公十年,郑子然盟于修泽者也。郑地矣。杜预曰: 卷东有武修亭。”

  • 车道峪堡

    明置,属蓟州。为长城关隘之一。在今天津市蓟县东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1蓟州“黄崖峪关”条:“车道峪堡在黄崖峪东。《志》曰:自车道峪、黄崖口直北,即元人之大兴州也。”

  • 邻水县

    亦作潾水县。南朝梁大同三年(537)置,寄治邻州城(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南)。《寰宇记》卷138渠州邻水县:“因彼州(邻)水以名之。”隋开皇元年(581),“自州城移于岳池溪”(今四川邻水县北二十九里)。

  • 冰山

    一名冰玉山。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9罗城县:冰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其上高寒,四时常冰”。

  • 陁隆县

    唐置,属应州。治所即今贵州台江县。后废。唐羁縻县,贞观三年(629年)置,治今贵州省台江县。属应州羁縻州。天宝后废。

  • 中阳山

    即上界山。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五十里。许慎《说文解字》:“水, 出南阳舞阴中阳山。”

  • 宁远府

    ①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朶甘思、哈答、李唐、鱼通等处钱粮总管府。治所在哈答城(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后废。②清雍正六年(1728)改建昌卫置,属四川省。治所在西昌县(今四川西昌市)。辖境相

  • 隔城

    在今河南桐柏县西北。南朝宋置,南齐置南襄城郡于此。《南齐书· 曹虎传》: 永明六年(488),“荒贼桓天生复引虏出据隔城,遣虎督数军讨之”。

  • 使鹿部

    清代对所属黑龙江流域、外兴安岭以南,东至库页岛的部分鄂伦春人及其他蓄养驯鹿部落的称呼。清杨宾 《柳边纪略》 卷3: “使鹿部大约在使犬诸部之外。按 《实录》: 崇德元年五月,阿赖达尔汉追毛安部下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