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口镇
又作夏口渡。在今河北东光县北霞口。《方舆纪要》卷13东光县“卫河”条:“《志》云,卫河有大小龙湾,萦回而下,经县北二十里,其地名下口,居民麟集,行旅辐凑,俨然城市,谓之下口镇。”清于此设经制外委驻守。
在河北省平山县西南隅。面积123平方千米。人口9000。镇人民政府驻下口,人口1810。古为关隘,为十八盘下第一关口,故名。1953年建乡,1961年建下口公社,2002年改镇。产小麦、玉米、谷子等。盛产核桃、花椒。有采矿业。通公路。
又作夏口渡。在今河北东光县北霞口。《方舆纪要》卷13东光县“卫河”条:“《志》云,卫河有大小龙湾,萦回而下,经县北二十里,其地名下口,居民麟集,行旅辐凑,俨然城市,谓之下口镇。”清于此设经制外委驻守。
在河北省平山县西南隅。面积123平方千米。人口9000。镇人民政府驻下口,人口1810。古为关隘,为十八盘下第一关口,故名。1953年建乡,1961年建下口公社,2002年改镇。产小麦、玉米、谷子等。盛产核桃、花椒。有采矿业。通公路。
亦名北岭镇。唐开元二十四年 (736) 置,属恭州。在今四川红原县南。《寰宇记》 卷80恭州:“西北至柏岭镇四十里。”
唐贞观四年 (630) 分突厥颉利可汗左部置,属夏州都督府。侨治宁朔县 (今陕西靖边县东)。辖阿德州、执失州、苏农州、拔延州。辖境相当今内蒙古二连浩特市至集宁市一线以东,东乌珠穆沁旗至阿巴哈纳尔旗、太
即今福建罗源县东北鉴江镇。清有千总驻此。
亦作悯忠寺。即今北京市城区西南法源寺后街法源寺。唐贞观十八年 (644) 征高丽,兵还,于蓟城东隅建寺,以悼念阵亡将士。武后万岁通天元年 (696) 建成,赐名悯忠寺。《续资治通鉴》: 南宋建炎元年
一名太苏山。即今河南商城县东四十里南大山。《水经·決水注》:灌水“导源庐江金兰县西北东陵乡大苏山”。《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大苏山“下有苏仙市,灌水出焉。一名灌山”。古山名。又称灌山。在今河南省商城
亦作可象山。在今四川中江县南百二十里。《寰宇记》卷82铜山县:可蒙山“在县(旧治在今广福镇)西北三十里。高一里。出铜”。
在今甘肃岷县南。《明一统志》 卷37岷州卫: 栗林寨 “在卫城南一十五里”。设置年代不详。在今甘肃省岷县南。清时属岷州。
南齐改吕亭县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北十八里吕亭镇。后废。
南朝梁、陈时置,为抱并郡治。治所无考,当在今广东雷州市境。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抱成县。
即今辽宁彰武县东北后新秋镇。民国属康平县,有县佐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