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水关
又称东关头。在今江苏南京秦淮河入城的通济门西南侧城墙下。系明初为控制秦淮河入城水量而建。清道光《上元县志》卷4山川:淮水(秦淮水)有二源,“至方山埭合流, 由东水关入城, 出西水关,沿石城西北,以达于江”。
又称东关头。在今江苏南京秦淮河入城的通济门西南侧城墙下。系明初为控制秦淮河入城水量而建。清道光《上元县志》卷4山川:淮水(秦淮水)有二源,“至方山埭合流, 由东水关入城, 出西水关,沿石城西北,以达于江”。
蒙古至元六年 (1269) 改云州置,属葭州。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东三里。明正统八年(1443) 迁治今神木县。清乾隆元年 (1736) 改属榆林府。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东
西汉置,属日南郡。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与蒲江合流处。南齐以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越南承天-顺化省顺化附近。属日南郡。东汉因之。西晋属九德军。东晋后废。
清康熙时所设归化城西北至喀尔喀境推河驿站之一。在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北境。民国张鼎彝《绥乘》卷7:“汉站由归化城起北七十里至昆都伦站,又西北九十里至乌兰布拉克,又西北九十里至克楚站。”
即七峰山。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北三里。《清一统志·兰州府一》:七峰山“亦名七圣山”。
金置,属交河县。在今河北泊头市境内。
在今四川开县北。《寰宇记》 卷137开州开江县: 盛山 “在州西北三里。山上有宿云亭、隐月岫、流盃渠、琵琶台、绣衣石”。《方舆纪要》 卷69开县: 盛山在 “县北三里。突兀高耸,为县主山。隋以此名县”
即今江西丰城市东南陶沙乡,近临川市界。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 丰城县东南有陶沙墟。
在今江西乐平市东。《方舆纪要》卷85乐平县:毛桥“在县东十里”。集镇名。在安徽省铜陵县北部。流潭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90。产稻、棉花、小麦、黄麻等。有轮窑、阀门等厂。铜永公路经此。
在今江苏盱眙县东一里。《寰宇记》卷16:“按《宋书》云,元嘉二十七年,宋将臧质屯兵盱眙城内以拒魏师,魏引军士造弩台以射城中,因以为名。”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山势陡险,径路幽曲。清乾隆末苗民吴八月于此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