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岳庙

中岳庙

在今河南登封市城东嵩山黄盖峰下。秦时始建太室祠,西汉元封元年(前110)武帝游嵩山时加以扩建,北魏时改名中岳庙。庙址屡有变迁,唐中叶始定于今址。


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黄盖峰下。嵩山原有太室祠,始建于秦。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游嵩山时下令扩建,约在北魏时改今名。庙址屡有变迁,唐代中叶始定于今址。唐宋时盛极一时,有“飞甍映日,杰阁联云”之称。现存为清代重修后的规模,为河南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从中华门起,经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崧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到御书楼共11进,长达1.3千米,面积10余万平方米。有楼、阁、宫、殿、台、廊、碑楼等建筑400余间。中岳大殿计45间,红墙黄瓦,气势雄伟。庙内有唐宋以来的古柏300余株,金属铸器和石刻碑碣百余座,尤以北魏中岳嵩山高灵庙之碑最为驰名,是古代书法艺术的珍品。庙前石翁仲刀法古拙,北宋铸造的四大铁人,气势雄伟,堪称汉代石刻艺术和宋代铸造艺术的佳作。今大殿已修葺一新,两廊房也已全部复原,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大鹏山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北,螺峰山之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螺峰山”条下引《陶隐居集》曰:“晋太康中,任敦自茅山往居大鹏山王霸宅,得金版仙诀。”即此。②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明《寰宇通志》卷46泉州府:大

  • 思笼县

    唐乾元间置,属邕州。治所在今广西隆安县南。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宣化县。古县名。唐乾元后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南,属邕州。北宋作思龙,开宝五年(972年)废入如和县。

  • 林西县

    ①唐置,为羁縻林西州治。治所在今越南黄连山省老街东南。后废。②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以巴林右翼旗地置,属直隶赤峰州。治所即今内蒙古林西县。因在巴林西部,故名。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热河道。1

  • 贳乡

    春秋时为宋贯邑。在今山东曹县南十里。西汉建昭元年 (前38),封梁敬王子平为贳乡侯,即此。

  • 大鹿山

    ①即犍为山。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岷江东。《元和志》卷31犍为县:大鹿山“在县(旧治)北一里”。《寰宇记》卷74犍为县:“隋开皇三年废沈犀州,于大鹿山下置犍为县。”《清一统志·嘉定府一》:犍为山“在犍为县

  • 棘亭

    即棘。又作棘津亭。在今河南永城市南。《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前547),子灵奔晋,“使其子狐庸为吴行人焉,吴于是伐巢,取驾、克棘,入州来”。杜注: “驾、棘,楚邑,谯国酇县东北有棘亭。”

  • 华阴县

    ①西汉高帝八年(前199)改宁秦县置,属京兆尹,为京辅都尉治。治所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南五里。《寰宇记》卷29华阴县:“以在太华山之阴,故名之。”东汉改属弘农郡。北魏属华山郡,太和十一年(487)移治今大

  • 榛子镇

    金置,属石城县。即今河北滦县西北九十里榛子镇。明万历四十三年 (615) 移乐亭新桥巡司于此。民国改设县佐。在河北省滦县西北部。面积98.8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榛子,人口9470。原名

  • 上虞江

    即今浙江上虞市西之曹娥江。《论衡·书虚篇》:“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水经·渐江水注》:“江水东径上虞县南……亦谓是水为上虞江。”《元和志》卷26:剡溪“北流入上虞县界为上虞江”。

  • 禹城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祝阿县置,属齐州。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十七里。乾元二年 (759)移驻迁善村 (今山东禹城市)。宋属济南府。元属曹州。明属济南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5年属德临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