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山
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南郑县有中梁山。《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中梁山,“《汉中郡记》云,镇梁州之中,故以为号”。
在重庆市西部。系华蓥山南段分支。北起合川市,往南至江北区称西山,至沙坪坝区通称歌乐山,再经九龙坡区和巴南区,过长江称燕尾山,在江津市东部倾没于綦江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由石灰岩、砂页岩构成。嘉陵江和长江分别横切北段和南段,形成观音峡和猫儿峡。一般海拔500~700米。最高峰在江北区,海拔1433米。煤矿丰富。
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南郑县有中梁山。《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中梁山,“《汉中郡记》云,镇梁州之中,故以为号”。
在重庆市西部。系华蓥山南段分支。北起合川市,往南至江北区称西山,至沙坪坝区通称歌乐山,再经九龙坡区和巴南区,过长江称燕尾山,在江津市东部倾没于綦江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由石灰岩、砂页岩构成。嘉陵江和长江分别横切北段和南段,形成观音峡和猫儿峡。一般海拔500~700米。最高峰在江北区,海拔1433米。煤矿丰富。
明洪武元年(1367)置,属福建行都司。治所在福建南平市东。辖将乐、永安两守御千户所。清顺治十八年(1661)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治今福建省南平市东。属福建行都司。洪武四年辖将乐千户所。正
①秦置,属内史。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四十一里。西汉景帝五年(前152)于县治东二里营建阳陵,遂改名阳陵县。②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北十二里隆古集附近。三国魏为弋阳郡治。南朝梁普通八年
在今云南西南部。为萨尔温江支流。中缅界江。上源为南康河和南锡河,分别源于中、缅境内,在西盟佤族自治县汇合后称南卡江,自北向南流至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南端的双相乡,汇合南马河后西南流入缅甸。光绪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西灵隐山麓。东晋咸和元年(326)天竺僧慧理建。宋《淳祐临安志》卷8:“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故名。北宋景德四年(1007)改名景德灵隐禅寺。清康熙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迭经兴
即今西藏定日县西南绒辖。为边疆要地。清松筠 《西招纪行诗》 注: 定日汛岔路有三,“一南行三日可抵绒辖边隘”,即此。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城勐董镇。清代属镇边厅,后于此置勐角董土千总。傣语 “勐”为地方,“董” 为集中,意即集中的地方。
在今山西代县东北近山阴县界。《晋书·慕容垂载记》: 东晋太元二十一年 (396),“自率大众出参合,凿山开道,次于猎岭”。《方舆纪要》 卷40代州: 猎岭 “ 《志》 云,山本名腊岭,后魏都平城,常猎
清雍正六年(1728) 改雷波长官司置,属叙州府。治所即今四川雷波县。乾隆二十六年(1761) 改为雷波厅。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雷波长官司置,治今四川省雷波县。属叙州府。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山名。亦名砥柱山、三门山。在今山西平陆县东、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为黄河漕运极为艰险之处。《尚书· 禹贡》: “底柱析城,至于王屋。” 即此。《汉书·沟洫志》: 武帝时,河东守番系言: “漕从山东西,岁
即今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北之根河。《明史》作坚河,设坚河卫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