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烝县
一作临蒸县。三国吴置,属衡阳郡。治所即今湖南衡阳市。东晋为湘东郡治。隋改为衡阳县。
古县名。又作临承县或临蒸县。东汉建安中分酃、烝阳两县置,治今湖南省衡阳市。属衡阳郡。以临烝水得名。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衡阳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临烝县,开元二十年(732年)又改为衡阳县。三国吴属衡阳郡,东晋、南朝为湘东郡治。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住临烝”(《三国 志· 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即此。
一作临蒸县。三国吴置,属衡阳郡。治所即今湖南衡阳市。东晋为湘东郡治。隋改为衡阳县。
古县名。又作临承县或临蒸县。东汉建安中分酃、烝阳两县置,治今湖南省衡阳市。属衡阳郡。以临烝水得名。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衡阳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临烝县,开元二十年(732年)又改为衡阳县。三国吴属衡阳郡,东晋、南朝为湘东郡治。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住临烝”(《三国 志· 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即此。
又称峨眉山。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南二里。清乾隆 《博山县志》 卷1载: 峨岭 “在县城南。山形秀曲如眉。一名朝阳坡”。
南北朝时吐谷浑建。在今青海都兰县。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5:北魏神龟元年(518),宋云、惠生使西域,“土(吐)谷浑城左右暖于余处”。
明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置,治所在长安、咸宁二县(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彬县、周至以东,铜川、韩城以南,镇安、山阳、商南以北地。清时缩小,相当今周至、铜川、渭南、宁陕等县市间地。明、清两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唐置,治今四川省泸定县境。属雅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泸定县。后废。
1934年改永北县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永胜县。民国《云南省民政厅<有关各县更改县名>案卷》:“县名永北二字,……地方人士每嫌欠雅驯,且至十年以来,匪患频仍,庶政废弛,而犯永远败北之
1913年改通州置,属京兆尹。治所即今北京市通县。1928年属河北省。旧县名。1913年由通州改置,治今北京市通州区,隶顺天府。1914年属京兆地方,1928年改属河北省。1958年划归北京市,改设通
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南都斛镇。《元丰九域志》 卷9广州: 新会县有 “都斛” 盐场。清有把总驻此。
在今四川广元市区西嘉陵江西岸乌龙山麓。旧名乌奴寺,亦称川主庙。因武则天出生于广元,后人改名皇泽寺。《新定九域志》 卷8利州: 皇泽寺 “有唐武后真容殿。按: 武士彠为利州都督,生皇后于此”。《名胜志》
辽置,属大同府。治所在今山西阳高县东南二十里大白登镇。金大定七年(1167)改白登县。古县名。辽置,治今山西省阳高县东南大白登镇。属大同府。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为白登县。
唐置,属庆州都督府。侨治庆州怀安县(今甘肃华池县西北怀安乡)。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