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甑山
一名甑山。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西。《方舆纪要》卷107贺县:丹甑山“在县(故治在今贺街镇)西十里。高千余丈。时有云气上浮。泉流不竭,注为池,名曰仙池。《志》云:山本名幽山,唐李郃为守,更曰丹甑。宋守邓璧,又更名瑞云。今亦曰甑山”。
一名甑山。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西。《方舆纪要》卷107贺县:丹甑山“在县(故治在今贺街镇)西十里。高千余丈。时有云气上浮。泉流不竭,注为池,名曰仙池。《志》云:山本名幽山,唐李郃为守,更曰丹甑。宋守邓璧,又更名瑞云。今亦曰甑山”。
一名甪直。即今江苏苏州市东南甪直镇。唐陆龟蒙居此,故龟蒙号甫里先生。龟蒙墓在镇旁。即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唐文学家陆龟蒙曾居此,自号甫里先生,著有《甫里集》。
在今湖南沅江市西三里。《明一统志》卷64常德府:刘公城“汉昭烈帝尝徇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因立城于此”。
隋大业二年 (606) 改蒲子县置,属隰州。治所在今山西蒲县西南二里。三年改属龙泉郡。唐武德二年 (619) 移治今蒲县,为昌州治。贞观元年 (627) 改属隰州。金兴定五年 (1221) 升为蒲州。
又名龟胜山。在今四川德阳市北二十里。《新唐书·高崇文传》:元和元年(806)攻刘辟,大战鹿头山,“明日,战万胜堆,堆直鹿头左,使骁将高霞寓鼓之,士扳缘上,矢石如雨,募死士夺而有之,尽杀戍者,焚其栅,下
即今四川绵竹县西南之射水河。《明史·地理志》 绵竹县: “又有紫溪河,一名射水河。”
北周大定元年(581)改郑州置, 治所在长社县(今河南许州市)。隋大业三年(607)改为颍川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许州。辖境相当今河南许昌、漯河、舞钢、鄢陵、扶沟、临颍、舞阳、郾城、长葛等市县地
清置,属邠州。即今陕西彬县南24里太峪乡。集镇名。又称太峪河。在陕西省彬县南部、公主川西北岸。太峪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240。明设大谷镇,以地处公主川道大沟中得名。清雍正《陕西通志》载:“大峪镇,
即莲峰山。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南。《清一统志·巩昌府》:马鹿山“一名莲峰山,亦名西五台。怪石林立,草木芬芳,为一方之胜”。
又名西山、散原山、厌原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太平御览》 卷48引 《豫章图经》: “南昌山者,吴王濞铸钱之山。时有夜光,遥望如火,以为铜之精光。” 《寰宇记》 卷106洪州南昌县: 南昌山 “在县西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陕西淳化县东嵯峨山北。永安元年(528)移治清水峪(今三原县西北),为建忠郡治。北周属冯翊郡。隋属京兆郡。唐武德四年(621)废。六年复置,属北泉州。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