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阳国
西晋泰始元年(265)置,都新野县(今河南新野县)。辖境相当今河南邓州、信阳二市与新野、唐河、桐柏、信阳等县及湖北随州、枣阳、广水等县市地。其后治所属有迁徙,太康九年(288)改为义阳郡。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置,治新野县(今属河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新野、唐河、桐柏、罗山、信阳、邓州等县市及湖北省枣阳、随州等市。属荆州。其后治所屡有迁移。东晋末改为郡。
西晋泰始元年(265)置,都新野县(今河南新野县)。辖境相当今河南邓州、信阳二市与新野、唐河、桐柏、信阳等县及湖北随州、枣阳、广水等县市地。其后治所属有迁徙,太康九年(288)改为义阳郡。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置,治新野县(今属河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新野、唐河、桐柏、罗山、信阳、邓州等县市及湖北省枣阳、随州等市。属荆州。其后治所屡有迁移。东晋末改为郡。
即今山西永和县东北岔口村。《清一统志·隰州》 “桑壁镇”条下:“又县北四十里有岔口镇。”在安徽省歙县东部。面积41.2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岔口,人口 1240。因处大源、小源两溪汇成大
1914年由东路道改置,属奉天省。治安东县(今辽宁丹东市)。辖境约当今辽宁辽东半岛,新宾、抚顺、本溪、岫岩以东,吉林梅河口、辉南、抚松、安图以南及辽、吉两省鸭绿江以北地区。1929年废。1914年6月
清置,属阜和协。在今四川甘孜县。《清一统志·四川统部》: 麻书有把总驻防。
俗称巴隆札萨克旗。即和硕特西右翼后旗。在今青海都兰县西南巴参一带。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泉州路为府,属福建省。治所在晋江县 (今福建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晋江流域、澎湖列岛及厦门、同安、金门、德化等市县地。清辖境缩小,永春、德化二县割出,置永春直隶州; 澎湖
西晋永嘉五年(311)前凉张轨置,属晋兴郡。治所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黄河北岸。《水经·河水注》:“河水又径左南城南。《十三州志》曰,石城西一百四十里有左南城者也,津亦取名焉。”《晋书·秃发傉
又作梁甫。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新泰市西羊祜城。东汉改为梁甫侯国。西晋复为梁父县。隋改属鲁郡。唐贞观元年 (627) 省入博城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属泰山郡。因境有梁父山,
①西汉置,属荔浦县。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元和志》 卷37桂州荔浦县: “县南有荔平关,今废。”②唐置,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冯乘县: “有荔平关。”
在今江西石城县东。《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石城县: 笋石 “在县东十里。高百余丈。其山皆石,望之若丹霞”。
即今辽宁阜新市东北新邱区。京奉铁路有支线 (新邱铁路) 通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