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乐陵县

乐陵县

①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乐陵市东南二十五里刘武官乡西北城子后南(魏王城)。地节四年(前66)尝封史高为侯邑。东汉建安末为乐陵郡治。三国魏属乐陵国。南朝宋仍为乐陵郡治。北魏永平二年(509)移治今市东北五十里。唐属沧州,贞观元年(627)移治今乐陵市西北三十里旧县镇。北宋熙宁二年(1069)移治咸平镇(今乐陵市西南五十里旧乐陵)。明洪武二年(1369)徙治富平镇(今乐陵市),属武定州。清属武定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1925年改属武定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②南朝宋侨置,属乐安郡。治所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十二里。北齐废。


(1)古县名。(1)东汉桓帝追尊祖父河间王开为孝穆皇帝,以乐成县地奉山陵,改名为乐陵县,治今河北省献县东南。为河间国治。三国魏复名乐成县。(2)南朝宋置,治今山东省博兴县南。属乐安郡。北齐改为乐安县。(2)古旧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乐陵市东南。为平原郡都尉治。东汉属平原郡。三国魏、西晋属乐陵国。北魏为乐陵郡治。隋属渤海郡。唐移治今市西北,属沧州。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徙治咸平镇,即今市西南旧乐陵。明洪武二年(1369年)徙治富平镇,即今市。属济南府武宁州。清属武定府。1988年改设乐陵市。


猜你喜欢

  • 张家墟

    即今广西平乐县东南张家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平乐县图:东南有张家墟。

  • 西洋河

    即古延乡水。今河北洋河上源之一。《清一统志·宣化府二》:西洋河“在怀安县西北。自山西天镇县平远堡流入,经西阳河堡南五里,又东至柴沟堡西北入东洋河”。

  • 猫儿寨

    在今山西忻州市北四十五里,与原平县接界处。《方舆纪要》 卷40忻州: 猫儿寨“在州北忻水东,亦曰猫寨,元时戍守处也。明朝正统末,北寇深入,官军拒守于寨口,寇不能陷”。

  • 裸人国

    一般以为在今印度孟加拉湾东之尼科巴群岛。为古代自马六甲海峡至印度、斯里兰卡海道之重要泊所。唐僧人义净于咸亨三年 (672) 赴印度,曾经此。《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卷下: 末罗瑜国 “复停两月,转向羯

  • 宜民郡

    北周于宜民戍置,属温州。治所当在今湖北京山县境。后废。

  • 临邛山

    亦名邛崃山。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元丰九域志》卷7: 临邛县 “有临邛山”。嘉庆 《邛州志》 卷4: 邛崃山在 “州治南八里。山脉自沉黎延走数百里至州,环抱为镇山”。

  • 熙穆县

    南朝宋置,属宋熙郡。治所在今广东高明市或鹤山市境。隋平陈,废入平兴县。古县名。南朝宋元嘉中置,治今广东省高要市东南。属宋熙郡。隋开皇时废。

  • 博望苑

    ①西汉都城长安苑囿。在今陕西西安市北未央宫西南。《汉书· 戾太子传》: 元狩元年 (前122),太子 “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颜师古注: 博望,“取其广博观望也”。又 《成帝纪

  • 抹必力赤巴山

    即今青海西南之巴颜喀喇山。明宗泐 《望河源》 诗序: “河源出自抹必力赤巴山,番人呼黄河为抹处,犁牛河为必力处: 赤巴者,分界也。其山西南所出之水则流入犁牛河,东北之水是为河源。”

  • 白渠水

    ①即今河北南部滏阳河。《汉书·地理志》赵国邯郸县:“堵山,牛首水所出,东入白渠。”《水经·浊漳水注》:“白渠水出魏郡武安县钦口山,东南流径邯郸县南,又东与拘涧水合。”②在今河北肥乡县西北。《汉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