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山
①在今湖南桂阳县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80桂阳州:九鼎山“高三里,周十里。宋时出银铅,今废”。
②在今云南祥云县西北二十里。《明一统志》卷86大理府:宝泉山“又名九鼎山”。《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云南县志》:“九峰相并,望之簇如青莲,石穴崆峒,盘折而升,上有九鼎寺,傍岩结构,飞槛悬梯。以山有九顶,又名九顶山。”
①在今湖南桂阳县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80桂阳州:九鼎山“高三里,周十里。宋时出银铅,今废”。
②在今云南祥云县西北二十里。《明一统志》卷86大理府:宝泉山“又名九鼎山”。《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云南县志》:“九峰相并,望之簇如青莲,石穴崆峒,盘折而升,上有九鼎寺,傍岩结构,飞槛悬梯。以山有九顶,又名九顶山。”
东苕溪支流。一名前溪。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寰宇记》卷94武康县:余英溪“在县(治今武康镇)西十二里。《山墟名》曰:每春夹岸花开,通夏不歇”。故名。《方舆纪要》卷91武康县:余英溪“源出铜官山,东南流,
在今吉林长春市。清道光五年 (1825) 长春厅移治于此。光绪十四年 (1888) 为长春府治。三十一年中日 《北京条约》 订定开为商埠。1913年为长春县治。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 “长春县,土名
在今四川会理县南十里。《元史·地理志》:“武安州,蛮称龙泥城。”十七年(1280)改为武安州。
即都江堰。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中。《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历都安县。……李冰作大堰于此,壅江作塴,塴有左右口,谓之湔塴,江入郫江,检江以行舟。《益州记》 曰: 江至都安堰其右,检其左,其正流遂东
在今河南宁陵县西五里。《寰宇记》卷12宁陵县:甘露岭“隋开皇十三年驾幸于岱,至此甘露降,因以名焉”。
①或称德广郡。北魏永安中置,属广州。治所在昆阳县(北齐改为汝坟县,在今河南叶县东北十五里)。隋开皇初废。②北魏置,属华州。治所在平氏县(今河南桐柏县西北平氏镇)。西魏废帝元年(552)属淮州。三年(5
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襄安县 (今安徽巢湖市)。七年 (624) 废。(1)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襄安(今安徽巢湖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巢湖市和无为县西北地。属淮南道。七年废。为巢县。
南宋置,属黎州。在今四川石棉县西北。《宋史·蛮夷传》:淳熙二年(1175),吐蕃青羌首领“奴儿结率众二千寇安静砦。(范)成大调风山卒千人赴之,度其三日必遁,戒勿追。已而果然”。静,又作靖。在今四川省汉
明属云南孟养军民宣慰司,在今缅甸杰沙西北。明天启 《滇志》 缅甸始末: “隆庆年间,莽瑞休率兵侵迤西 (孟养),屡为思箇 (孟养土官) 所败,箇亦退保孟伦,相持不决。”
清光绪二十年(1894)津榆铁路(天津至山海关)通车后,继续展筑,称关内外铁路。二十四年(1898)天津至北京马家堡段完成,二十七年(1901)又展至正阳门(前门)。关外段于光绪三十年(1904)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