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部
指辽时分布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以东至乌苏里江口以下,松花江和黑龙江两岸的五个部落。《辽史·营卫志下》:“五国部:剖阿里国、盆奴里国、奥里米国、越里笃国、越里吉国,圣宗时来附,命居本土, 以镇东北境,属黄龙府都部署司。”重熙六年(1037)罢五国酋帅,设节度使管辖。
指辽时分布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以东至乌苏里江口以下,松花江和黑龙江两岸的五个部落。《辽史·营卫志下》:“五国部:剖阿里国、盆奴里国、奥里米国、越里笃国、越里吉国,圣宗时来附,命居本土, 以镇东北境,属黄龙府都部署司。”重熙六年(1037)罢五国酋帅,设节度使管辖。
①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49林县:鸡冠寨“元至正中避兵处”。②在今广东韶关市北。《方舆纪要》卷102韶州府曲江县:鸡冠寨在“府北十里”。③在今四川兴文县南。明都掌蛮依阻之地。《方舆纪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属永昌府。治所即今云南龙陵县。傣语称“勐龙”,意为陵墓区,音译“龙”,重复意译“陵”,因名龙陵。1913年废为县。
即今新疆乌恰县西南之玛尔坎苏河(克孜勒苏河)。清宣统《新疆图志》卷68:玛尔堪苏河“一源尚远于乌兰乌苏、雅雅尔, 自应列为一源,合之南北二源而得三焉”。
三国魏改鄀国置,属襄阳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南朝宋为冯翊侨郡。北周废。隋复置,属襄阳郡。唐初废。古县名。鄀,又作若。秦置,治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属南郡。东汉改为侯国。三国魏复为县。南朝宋、齐、梁
即察雅。在今西藏察雅县东。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西番(藏)语:扎克,大山峰也。雅布,檐也。地有山峰,下瞰如檐,故名。”
①在今辽宁海城市南。《方舆纪要》卷37海州卫:三角山在“卫南二十里”。②一名多智山。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百二十里三尖寨,与霍山县接界。《寰宇记》卷126舒城县:“三角山在县西南三百五十里。高五里。山峰似
底柱山三门之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北黄河三门峡水库中。《清一统志·陕州》 “底柱山” 条引 《陕州志》: “三门: 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惟人门修广可行舟。鬼门尤险,舟筏入者,罕有得脱。”底柱山“三门
元置,在今四川仪陇县西南新政镇。
明置,属靖虏卫。在今甘肃白银市东南共和乡(打拉池)。《清一统志·兰州府二》:打剌赤堡“在靖远县东七十里。其地本名癿麻川。明天顺中,官军讨满四,分道出此。成化十年巡抚马文升置堡”。
在今贵州赫章县西南。《清一统志·大定府》 “黑章铺”条下:又有“水漕铺”等皆戍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