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岔岭
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四十五里,与蔚县接界。《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五岔岭“岭当通衢,岐路四达,因名”。
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四十五里,与蔚县接界。《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五岔岭“岭当通衢,岐路四达,因名”。
即今安徽霍邱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叶集镇。清乾隆十九年(1754)设巡司于此。
唐永徽二年 (651) 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指今四川康定县。清光绪黄懋材 《西輶日记》: “炉城二水夹流,三山紧抱,晨夕多风,终年积雪,盛夏犹服重裘。……实西南之锁钥,藏卫之喉吭也。”
即今广西横县东南武流江。《明史·地理志》 横州: “南有郁江,又东南有武流江,源自广东灵山县,流入境合焉。”
在今吉林敦化市东北。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5敦化县: 东北 “六十五里通沟镇,有沙河子渡口”。光绪 《大清帝国全图》: 吉林敦化县东北有通沟镇站。
集镇名。在海南省澄迈县东南部。属永发镇。人口1000。为原新吴镇人民政府驻地。因传清初定安县新坡村吴氏先于该圩设店,故名。产稻、甘蔗、花生、甘薯等,畜产牛、猪等。有碾米、机械、修配、农副产品加工等厂。
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归流河,为洮儿河支流。《元史·土土哈传》: 败叛王火鲁哈孙于兀鲁灰河 (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拉根果勒),“还至哈刺温山,夜渡贵烈河,败叛王哈丹”。即此。
亦作鄂嫩、敖嫩、俄侬。在清外蒙古车臣汗部北境。即今蒙古国肯特省流入俄罗斯境内的鄂嫩河。即“斡难河”。
即今四川开县西南六十里临江镇。《明史· 洪钟传》: 正德间,兰廷瑞求抚,“意在缓师,迁延累月,依山结营,要求营山县或临江市屯其众,遣官为质”。清置外委、把总驻防。清魏源 《圣武记》 卷9: 嘉庆三年
又名新林浦。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源出牛头山,西流入长江。《宋史·太祖纪》: 开宝七年(974) 十二月,曹彬等攻南唐江南军,“彬败江南军于新林港”。即此。即“新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