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指山

五指山

①俗名鸡冠山。在今河北承德市东南。《清一统志·承德府二》:五指山“在府东南四十里。五峰崷崪,俨如仙掌,土人称鸡冠山。山有古灵峰禅寺,寺有元至元二十四年僧居实撰《五指山大轮禅师碑》”。金末于此建五指山砦。

②在今山西左权县东与河北邢台县交界处。《寰宇记》卷44辽山县:“五指山在县东五十里,……岩石孤耸,上有一手一足之迹,其大如箕,指数俱全。”

③亦作五脂山。在今辽宁绥中县西北。《辽史·地理志》:来州有五脂山。《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万松山”条下:“北相接者曰五指山,五峰秀拔。若五指然,《志》云:五指山在卫北五十里。”

④在今浙江诸暨市西南汤江乡驻地五指山村。《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诸暨县:五指山“在县西南六十里,丰江绕其东北,明初依此山筑诸全州新城,寇不能陷”。

⑤在今广东从化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01从化县“龙潭山”条,五指山“在县东北九十里。五峰相连,如笔格然”。

⑥在今广东东源县东。《清一统志·惠州府》:五指山“在河源县东一百里。层峦叠嶂,延亘数十里,而五指更为雄峻。山半有湖曰澄心湖,其北有曾田峒、梅子嶂,甚险”。

⑦一名黎母山。在今海南省海南岛中部。为万泉河、陵水、昌化江的分水岭。主峰五指山,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海拔高达1867米。清雍正《广东通志》卷13:大五指山“其高际天,其广莫测,五峰如指,屹立琼崖儋、万之间”,故名。

⑧在今广西贺县东南。《清一统志·平乐府一》:五指石山“在贺县(故治在今贺街镇)南八十里。信都谷中。五峰并列入掌”。

⑨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北。《明史·地理志》昭平县:“东有五指山。”《方舆纪要》卷107昭平县:“五指山在县东百八十里。中深广,入仅一线,仅容二人,扼之则万夫莫过。万历三年,昭平‘贼’黎福庄等作乱,抚臣吴文华遣兵袭擒之,捣五指、白冒诸岩”。即此。

⑩亦作五子山。又名夷都山。在今四川沐川县南,与屏山县分界。清光绪《屏山县志》卷下:沐川场“五子山即夷都山,横亘于前,山起入而林深箐密”。


(1)古山名。(1)在今山西省左权县东。《太平寰宇记》引文曰:其山岩石孤耸,上有一手一足之迹,其大如箕,指数俱全。北齐文宣王遣人量之,长七尺。(2)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东北。明万历中建立营堡,拨兵戍守于此。(2)今山名。(1)在海南省海南岛南部。广义的五指山系指包括黎母岭在内的海南岛中南部山脉,狭义的指其中偏东一列山脉。东北—西南走向。海拔500~1200米。西南段海拔较高,东北段低矮;西北坡和缓,东南坡陡峭。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有五峰,同名主峰在五指山市东北,有五峰状如五指得名。二指最高,海拔1867米,为海南岛第一高峰。清雍正《广东通志》:大五指山“其高际天,其广莫测,五峰如指,屹立琼崖儋万之间”,故名。万泉河和昌化江分水岭。富热带植物资源和珍贵动物,有吊罗山林区。为黎族聚居区。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2)又称夷都山。在四川省屏山、沐川两县境内。小凉山主要分支。峰峦林立似五指,因名。山体由灰岩、泥页岩、砂岩等构成。山势西北高、东南低。有老君山(海拔 2009 米)、七星包(海拔1958米)、老官碉(海拔1790米)、猪圈门等山峰。为金沙江、岷江分水岭。山坡陡峻,沟谷深切,地势险要,东部有古关隘石碎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山上有银杏、桢楠、树蕨等珍稀树种及经济林木。林间有小熊猫、狗熊、豹等动物。矿产有铜、煤等。有公路经此。

海 南 五 指 山


猜你喜欢

  • 仲桥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郑国渠上。《资治通鉴》:东晋咸和四年(329),赵南阳王胤帅众数万自上邽取长安,“军于仲桥”。胡三省注:“郑国渠径仲山,渠上有桥, 谓之仲桥, 在九��山

  • 郭隆寺

    即广慧寺。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明建。《清代七百名人传 · 年羹尧传》:雍正二年 (1724),讨罗卜藏丹津,“时西宁东北郭隆寺喇嘛应贼,羹尧令 (岳) 钟琪等袭斩六千余,毁其寺”。清雍正元

  • 雷波厅

    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 改雷波卫置,属叙州府。治所即今四川雷波县。1914年改为雷波县。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裁雷波卫置,治今四川省雷波县。属叙州府。1914年改县。

  • 杨梅山

    ①在今江西定南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定南县:杨梅山在“县(治今老城镇)北百里,为县境要隘。嘉靖四十五年,贼魁赖清规等为乱;郡守黄扆单骑入下历,招抚之。贼防稍懈,抚臣吴百朋督参将蔡汝兰等进兵,

  • 蛇溪

    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永泰镇北五里至袁江会口段之赣江。《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蛇溪水 “在清江县东。其源自临江镇之下五里,分江水为溪,五十里至蛇溪复与江流合”。《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清江县: 蛇

  • 恩达厅

    清宣统三年 (1911) 置,属四川省。治所在今西藏类乌齐县东南恩达。1912年改为恩达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治所即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西南恩达城。1912年改为县。

  • 东关县

    ①东晋置,属晋昌郡。治所在今湖北竹溪县北五里。南朝宋末属新兴郡。西魏废。②南朝宋置,属巴渠郡。治所在今四川宣汉县东北。一说在今万源县南固军坝。以东关水(今渠江上游前江)为名。北周废入宣汉县。唐武德元年

  • 太仓县

    1912年降太仓州置县,属沪海道。治所即今江苏太仓市。1993年改设太仓市。旧县名。1912年改太仓州置,治今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1993年撤销,改设太仓市。

  • 阿司牛录镇

    清置,属辽阳县。即今辽宁辽中县治(辽中镇)。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于此设辽中县。

  • 箕城县

    唐武德元年 (618) 改西华县置,属陈州。治所即今河南西华县。贞观元年 (627) 废。神龙元年 (705) 改武城县复置。景云元年 (710) 改为西华县。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以西华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