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石
在今广东平远县北差干镇西北五指石下村。清设五指石汛。
在广东省平远县差干区西北。武夷山脉南伸以东,形如五指,回合盘亘,环拱掩映,是粤、赣、闽三省边区的名胜之一。据志载,明崇祯三年(1630年),僧如愚始辟径路,建梵刹,曰石林寺。五指峰上有宝鼎、罗汉、天竺、降龙、宝盖诸峰,有含珠、击磬、指迷、青霞、睡佛诸洞,又有大士岩、文殊台、薰风口、驯鹿径、浮翠桥等胜景。山下有明建一书屋,形势绝佳。
在今广东平远县北差干镇西北五指石下村。清设五指石汛。
在广东省平远县差干区西北。武夷山脉南伸以东,形如五指,回合盘亘,环拱掩映,是粤、赣、闽三省边区的名胜之一。据志载,明崇祯三年(1630年),僧如愚始辟径路,建梵刹,曰石林寺。五指峰上有宝鼎、罗汉、天竺、降龙、宝盖诸峰,有含珠、击磬、指迷、青霞、睡佛诸洞,又有大士岩、文殊台、薰风口、驯鹿径、浮翠桥等胜景。山下有明建一书屋,形势绝佳。
唐至德二年(757)改雍县置,与天兴县同为凤翔府治。治所即今陕西凤翔县。宝应元年(762)省入天兴县。金大定十九年(1179)复改天兴县为凤翔县,仍为凤翔府治。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即今福建将乐县东北高唐镇。《清一统志·延平府》: 高滩市 “在将乐县东四十里”。
在今云南腾冲县北明光乡。明、清为腾越九隘之一。见乾隆 《腾越州志》。
即今江苏沭阳县西北四十里阴平乡。《寰宇记》卷22谓此为汉、晋阴平县治。在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西南部。面积90.6平方千米。人口4.7万。镇人民政府驻阴平,人口1.1万。西汉为阴平侯国,故名。1949年1
一作济隆城。即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唐代始有吉隆之名。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吉隆宗。“吉隆”,藏语意为舒适村。1960年与宗嘎宗合并设吉隆县,驻宗嘎。
春秋鄀国都城,后入楚。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 (前635),“秦、晋伐鄀。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即此。《汉书· 地理志》 弘农郡丹水县: “密阳乡,故商密也。”古邑名
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方舆纪要》卷74越巂卫军民指挥使司:奴诺城“在卫北十七里。《寰宇记》:诸葛武侯征蛮所筑憩军之所。以奴诺川为名”。
即今广东中山市西南大涌镇(安堂)。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香山县西南有安堂。
在今广西平南县西北。清道光末、咸丰初,洪秀全起义曾练兵于此。
①在今福建宁化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8汀州府长汀县:“西岩在县东北五十里。登石梯而上,石筍屹立如门,中可坐千人,泉石殊胜。有石室数处,皆幽异不一。其傍为东岩,亦有数石室,争奇竞秀。”②在今四川资中县